意大利红色赛车的鼻祖——提起红色赛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法拉利,但其实是阿尔法·罗密欧,它凭借出众的性能斩获576次比赛的冠军,树立起了意大利红色赛车强大竞争力的固有形象。幸运飞艇群+vq3424488,喜欢的可以了解下!!
在1910年诞生之时,阿尔法·罗密欧就凭借着独立的设计,将24hp推向targa florio大赛,并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各个比赛中独领风骚。上个世纪的f1赛事中,阿尔法·罗密欧是最早的冠军和绝对霸主——f1方程式赛事第一届(158赛车)与第二届(159赛车)的年度总冠军 (参赛35场,收获31场冠军)。
也许提起意大利车,你会想到法拉利和兰博基尼,但事实上阿尔法·罗密欧其实比法拉利的历史更为悠久,而且和法拉利的创立也有着十足的渊源。如果说法拉利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获得了后来的成就,那么阿尔法·罗密欧就是那个巨人。
50年代f1赛车造型的创立者——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诸多厂家采用了阿尔法·罗密欧的造型和设计,整体布局借鉴了阿尔法·罗密欧的成功设计。
阿尔法·罗密欧(alfa romeo)成立于1910年,总部设在意大利的米兰。在成立的当年,著名工程师giuseppe merosi就设计了阿尔法的第一款车型alfa 24 hp。根据推出时间不同,24 hp共分为a/b/c/d四个版本,它们均搭载一台4.1l直列四缸发动机,由4速手动变速箱负责传递动力。由于推出年代不同,这四个版本车型的最大输出功率也有所差别,较早上市的a/b版最大功率42马力,后期版车型最大功率则提升至45马力。次年,24 hp亮相巴勒莫山区参加targa florio挑战赛。虽然没有取得成绩,但他的出现还是引起了业界的注意。
冒险进入汽车赛事的a.l.f.a.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1914年底,merosi设计出采用双顶置凸轮轴、16气门的4.5l四缸赛用发动机,并且已经将其装配在24 hp赛车身上。
1920年,a.l.f.a.正式更名为alfa romeo(阿尔法罗密欧),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汽车公司就这样破旧立新,开启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同年,传奇赛车手恩佐·法拉利来到阿尔法罗密欧车队,并且它还引荐了设计师vittorio jano从菲亚特跳槽来到阿尔法·罗密欧。凭借10多年丰富经验以及对赛车运动的充分理解,jano很快打造出性能出众的p2赛车。
这台车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部分便是那台由jano亲自操刀设计的全新直列八缸发动机,加上双机械增压器的帮助,前期版车型便拥有145马力的最大功率,1925年出产的后期版最大功率更是接近160马力,毫无疑问,这个数字在当年绝对是“性能”的代名词。
1924年,阿尔法·罗密欧车队队员驾驶p2赛车赢得克雷蒙那、法国、意大利三站grand prix大奖赛冠军,次年继续斩获比利时与意大利两站冠军,并成为当年年度总冠军。两年时间内,阿尔法罗密欧名声大噪,追求速度激情的基因似乎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根植在企业文化中。
1932年公司又推出了其历史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单座赛车——p3,它同样搭载一台八缸机械增压发动机。车队队员驾驶p3赛车先后夺得6次冠军,其中更是包括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三站grand prix大奖赛冠军。1935赛季,经过改造的p3s赛车在其参加的全部39场比赛中取得16场胜利,成为阿尔法罗密欧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传奇赛车。正是因为它的存在,阿尔法罗密欧才拥有了一段美妙的赛车年代。
早在f1的“史前时代”,阿尔法·罗密欧已经是各大赛场的常胜将军。1950年,战前称霸赛场的阿尔法·罗密欧,以传奇战车158 alfetta(阿尔菲塔)参加首届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首站银石,以guiseppe farina为首的三位阿尔法·罗密欧车手便轻松包揽前三。更可怕的是,阿尔法·罗密欧阵营包揽了那个赛季除印地500外的所有分站冠军。
隔年,158的继任者159接棒上阵,阿尔法·罗密欧在1951年再次发力。尽管那时,初露锋芒的法拉利已经开始让阿尔法·罗密欧这个车队老板的“前东家”头疼不已。受到威胁的阿尔法·罗密欧没能像上赛季一样完完全全地统治赛场,但好在凭借西班牙收官站的胜利,方吉奥成功摘得个人首个世界冠军头衔,保住了阿尔法·罗密欧的“颜面”。
上世纪70年代初期,阿尔法·罗密欧以引擎供应商的身份重回f1。1970年,andrea de adamich驾驶搭载着阿尔法·罗密欧t33 3.0 v8引擎的m7d/m14d赛车代表迈凯伦车队出战。1971年,该款引擎跟着andrea de adamich一起“转会”马切车队。
1979年,阿尔法·罗密欧以制造商车队身份回归f1,车手阵容由bruno giacomelli和 vittorio brambilla组成。五场比赛取得的最好完赛成绩是第十二。
1981年,拉斯维加斯收官战,车手bruno giacomelli拿到第三,阿尔法·罗密欧车队终于自1951年以来首次重返领奖台。
1982年长滩,andrea de cesaris取得了阿尔法·罗密欧在f1的最后一个杆位,只不过在正赛中功亏一篑。这位速度很快却作风粗莽的意大利车手在那个赛季的摩纳哥站为车队取得了第三。随后的1983年,他又两次以第二名站上领奖台,这一年,阿尔法·罗密欧位列车队积分榜第六。
1986年,阿尔法·罗密欧被菲亚特收购,和曾经的竞争对手法拉利变成了“同门”,并长期保持着令人羡慕的“革命友谊”——近年来,阿尔法·罗密欧的品牌标志都会出现在法拉利的赛车上。换而言之,阿尔法·罗密欧并没有离开过f1,它只是用“寄生”的形式活在法拉利的世界里。如今在法拉利和索伯的“阴谋阳谋”下,阿尔法·罗密欧重生了。
2018年开始,阿尔法·罗密欧以冠名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在了索伯赛车上。
作为f1最具冠军实力车手之一,莱科宁此次加盟阿尔法·罗密欧索伯f1车队。
在赛场上,莱科宁没有如年轻人般冒失莽撞,反而是表现出了不符其年龄的冷静和镇定,他冷静的性格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所以,人们送给了他“冰人”("the iceman")的绰号。英国车手巴顿曾这样评价莱科宁:“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他说的一切都与赛车有关。”可是对于莱科宁来说,最能证明自己的不是言语,而是用扎实的比赛成绩。
加入阿尔法·罗密欧,于莱科宁而言,将是他竞速生涯的一个全新辉煌起点,而于阿尔法·罗密欧索伯f1车队而言,强大的团队如虎添翼,未来将为观众带来更为激动人心的激情赛道表现。
阿尔法·罗密欧历经百年沉浮,有过巅峰辉煌时刻,也经历了漫长的沉寂。可能对于一位中国车迷而言,讲情怀是太过牵强,但我们依然能看得见阿尔法·罗密欧创造的历史。时隔多年,我们很庆幸能成为阿尔法·罗密欧崛起的见证者。不用怀念过去,可以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