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比起公司规模,你真正该考虑的 5 件事

“a公司是很有规模的上市公司,b公司是很有意思的新创团队;这两家都给了我offer,待遇和各方面福利都差不多,该选择哪一家呢?”cherry满脸纠结地想。
cherry的纠结很有道理,对每个人来说,找工作就是用青春投资自己的未来,每一个选择都是构成职涯发展的重要建材,和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这不只是cherry一个人的疑问,也是经常被年轻白领族们问到的问题。
撇开薪水的高低不谈,如果不是急需用钱的话,薪水和福利不应该是年轻人选择工作时的主要原因,不同规模的公司的确能带给员工不同的学习:大公司一切很上轨道,可以学习制度;小公司高度成长,可以练肌肉。至于该如何选,当然是个见仁见智的决定,在此提供以下的几个考虑的要点给大家参考:
而当面对挑战时,对工作的热情往往就是一个人是否能撑到最后的决胜关键。在选择工作时,除了要listen to your brain,用大脑冷静的分析优胜劣败之外,更要follow your heart,寻找内心的声音,假以时日才有机会在专业之上,做出“有灵魂”的大师级成绩。
有许多很有业务潜力的同事为了挤进500强企业的窄门,不惜牺牲自己的目标,先从约聘行政人员开始做起。他们的想法是凡事“先求有,再求好”,只要进到自己所向往的公司,即便工作内容和自己的专长及目标不相符,至少也可以先进公司卡位,然后伺机而后动,争取转调业务部门的机会。
但观察几年下来,发现真正如愿转战自己理想领域的人微乎其微,多数人的精气神都早被自己其实不感兴趣的工作困住,而失去了追梦的力气,或是早已忘记了决定来到这家公司的初衷。反而是许多在二线品牌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同事,在累积了相当的专业与人脉后,成功地转战到500强企业中来,一路向上发展。
因此建议,当“工作内容”和“公司规模或品牌”互相抵触时,宁愿先牺牲外在的“公司规模/品牌”,而选择一个比较符合自己想发展领域的“工作内容”,从内在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毕竟只要准备好自己,机会从来都不是太需要担心。
选择为哪一个公司工作,就像选择另一半,文化和价值观的互相契合比想象中重要很多。例如:一个习惯用批判态度冲撞既有体制的人,和新创公司的契合度应该比传统产业高得多;滴酒不沾且习惯独乐乐甚于众乐乐的人,和酒商应该不会是绝配;有陌生人恐惧症且讲求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人,或许很适合实事求是的研究机构……
选择和自己的价值观及风格相符的合作单位,就像穿了双合脚的鞋,实时上了战场时,都能比较舒适且无后顾之忧地打拚。
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很有企图心的人们,或许在选择工作时可以思考的是自己是否有机会和公司一起成长;你的加入对公司来说是可有可无存在或是具有关键性的成长意义?你未来的主管花了多久的时间坐上他的位子?而这个公司在决定员工拔擢计划时,是根据员工的表现还是年资?加入这个公司是否有机会和资深的主管或客户直接互动、学习,或是否有和国际级接轨?
简而言之,在决定接受一个offer时,需要评估的是自己未来在专业及职涯规划上成长的空间以及是否能够快速地藉由这份工作拓展视野;而在这一点上,许多规模不是挺大的公司反而比大企业做得到位。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未来的团队中是否能找到你的role model或是mentor,对尚在学习阶段的年轻上班族来说,公司的规模跟自己的关系其实相当有限,反而是选择一个有领导魅力、愿意不藏私地教导、能够帮助甚至“逼迫”自己不断精进的主管,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