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出行的黄金季节,不少老伙伴们会相约外出游玩,参加各种老同事、老同学的聚会,也会参加一些社团和公益活动。随之而来的健康、安全风险引发关注,近日,一则《老年聚会责任书值得推广》“刷屏”了银发一族的朋友圈。
老年人聚会要不要签责任书?这样的责任书是否有效?记者就这一话题走访了锡城一些老年活动场所和老年人家庭,了解相关情况。
拟定安全协议或告知书 要不要签字很“纠结”
“如果我突发疾病,那是我自己身体有病;如果我不幸受伤,那是我自己不小心;如果我饮酒过量,那是我自己要喝的;如果我搭乘了同学驾驶的车辆发生意外,与参加同学聚会的同学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我携带老伴参加同学聚会,老伴也要遵守以上承诺;我已经向我的法定继承人告知了我的如上承诺。若有意外事件,他们必须尊重我的承诺,不得向参加同学聚会的任何人提出任何要求。不得打扰我的同学们的平静生活。本承诺长期有效,永不作废。我是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签名按印的。”
网上流行的这则聚会责任书的条款覆盖了大部分老年人聚会情况下会遭遇到的情形。事实上,这份责任书背后也表达了许多老年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担忧。
本月,位于曹三社区的老年人电脑班和手机班又开班了。这个班属于纯公益性质的课程,与往年不同的是,每个参加培训的人,都签订了安全协议。在这个协议里,要求参加培训的老年人要自负交通和上课时的安全问题,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在家休息。协议除了要本人签字外,还需要家属签字。课程提供方表示,他们也在探索一个新的做法,毕竟老年人因生理原因,发生意外的概率比其他年龄段要大得多。而课程本身不收一分钱,如果出现纠纷,谁能承受得了呢?
市民华先生退休后成了一个热情的旅行组织者,每年都会组织几十个老同学、老同事一起游山玩水。时间久了,也会考虑到出行的风险。今年夏天,团队由一位从事旅游管理的老伙伴出面,草拟了一份《安全注意事项》,其中提及“旅途和避暑期间,要注意人身和财物的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家人们年龄都比较大了,走路、爬山都要小心。同时尽可能不要单独行动,到哪里去要跟领队打个招呼,避免失联。因这次避暑都是自愿加入的,一旦发生意外,家人们要尽力提供帮助,但责任要自负。”他表示,只是出行前的告知和提示,没有责任书这样的签字环节,团里都是熟人,他担心真要签字“太伤感情”。在这几年的旅行过程中,团里年龄最长的团友已年过九旬,不过都是由子女陪同一起旅行的。去年冬天,一位患心脏病的团友途中出现不适,由家人陪同提前返锡,还好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多年前,锡城曾有老年驴友团外出后,一位长者至今下落不明。这个团的一位团友表示,作为一个aa制的团队,不知道谁该为此负责。但之后,他们再也不敢组织这样的活动了。
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设“监酒官”等防患未然
无锡市老年综合服务中心是市内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之一,每天都约有1000名老年人在这里下棋、看报、健身,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老年人如果在这里出意外,到底该不该担责任真不好讲”,工作人员乔国光介绍说,这也是他们深感困惑的问题。作为一个面向老年人开放的活动中心,就是要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但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各种意外风险比较大,又是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他们没有让老年人签过类似的责任书,也不会将任何年龄段的老年人拒之门外。不过,工作人员会通过观察,提醒身体有异样的老年人尽量少外出,有时还会打电话提醒其子女。“我们尽量做好场地安全的管控和一些应急预案”,乔国光介绍说,他们要求清洁人员在下班前都要把地面拖干净,第二天早上老年人来活动就不会因打扫湿滑而摔倒。针对一些突发疾病的案例,每年都会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之类的安全培训,“平躺、打急救电话、不乱用药”,乔国光说,这是最起码的三原则。今年夏天,一位老人去中心听书,突然直冒冷汗,说不出话来,服务人员赶紧让其平躺在木地板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从手机中找出家属电话,还帮老人做了心肺复苏。最终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台风、暴雨、大雪、酷暑天气,为了防止有些老年人外出热情过高,他们还会采用“歇业”的办法让老年人安心待在家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遇到过老年人因滑倒和疾病问题而产生的纠纷”,乔国光说,来中心的老年人及其家属大多通情达理。“我们最近的一次同学会,现场特设了一个监酒官”,市民杨荷介绍说,这个监酒官由一个从法院退休的同学担任。他满场跑动很勤快,经常在各个酒桌上巡视,一看人喝酒有点猛,就会劝解说“不能再喝了”。这个同学会特别的岗位源自于另一个班级的聚会,那一次,同学们邀请了年过八旬的老师到场,酒喝多了,老师当晚回家就去世了。老师的爱人事后没说什么,只说了一句“他太高兴了,喝得有点多”。这件事虽然没人追责,但却给人造成了不小的阴影。等到杨荷他们班聚会时,大家没敢邀请任何一位老师,还设了监酒官之职,也算是防范之举吧。
类似“免责书”有无法律效力?
从市内一些老年大学和社团了解到,对于年过八旬的老年人,不少地方一般不再建议他们外出活动。“可是老年人热情很高,想要参加活动,我们也很为难”,无锡市老年书画协会梁溪分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不再吸纳8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会员,也不收取会费,但有时有书画展,这些八旬长者都会在子女陪同下,送来书画作品,他们也不忍心拒绝。
市民钱老伯表示,他虽然年过八旬,但自觉身体不错。他参加的一个合唱团,把他们这些年长者拦在门外,心里觉得不舒服。“天天在家里,脱离社会,也不能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感觉很闷”,他表示,如果签了这样的免责协议就可以参加活动,这他愿意。但市民周女士表示,她不太认可这样的协议,如果明明是主办方安排出了问题,导致意外发生,这样的协议是不是把所有照护责任都推到了子女的身上,凭什么家属应该为此买单呢?
一些拟定类似条约的组织也表示,虽然签了免责书,但对其法律效力并不甚了解。对此,法舟律师事务所的范凯洲律师表示,该责任书有一定效力,但如果存在加害人(行为人)的过错,加害人仍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只不过由于老人已做的承诺,所以可以适当弱减。
江苏金渠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倪娟说,这个承诺书如果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内容的话,该承诺的内容具有约束力。但是承诺书对应的活动类型可能也比较多,一般来说有经营性的,还有自发性质的。如果说是带有盈利性质的,组织者的责任可能高于自发性质的活动。如果是自发性质的活动,按照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在受到伤害的过程中,如果说相应的队友能够证明自己已经尽到相应的注意和劝阻义务的话,依照这个承诺书他们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如果说他们很难去证明,或者说受伤害是相关的队友或组织者存在过错,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话,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倪娟认为,老年人参加这类活动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安全保障,比如购买相应的意外保险,并将出行内容告知子女,并将子女等设置为紧急联系人。活动的组织者要公开行程强度、提示其中的风险和危险,让身体不适应的老年人不要参加类似活动。乔国光则表示,鼓励老年人量力而行,并通过为老年活动场地购买意外保险,设置除颤仪等来做好应急防范,也将有助于让更多老年人安全参与各类社会活动。
(晚报记者 黄孝萍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