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位置:
亭山路北端口风则江上的偏门桥东西两侧机非车道接口处
事由:
偏门桥的交通设施改造好像是去年进行的,有关部门将偏门桥的东西两侧原行人通道改造为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混合车道,即非机动车“上岸”行驶,解放原两条非机动车道,这样一来原机动车道的单车道提升为两车道,虽看似每侧只增加了一条机动车道,但可提高亭山路与环城西路交口(偏门桥)南侧咽喉处的南北双向各至少一倍的通过量。
本来是蛮好便民利民的事可惜改造未彻底,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来说,具体实施的有关部门工作中的一哆嗦一犹豫一放任,却给市民留下的是一个绝对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没有在改造同期实时做隔离栏封闭,而该隐患一直至今半年多未解除甚至或许可能还将持续存在,思来非常可怕。
分析:
因非机(行人)通道与机动车道不在同一平面上,改造后实际非机动车道是一个高度约20厘米、宽度约2米、长度东侧约40米(西侧约70米)的平台上,每平台只可并行两辆非机动车,再此处作为一个进出城的要道隘口,合并后非机动车流量越大越多,若出现两车刮碰或刹车不及或避让行人不够等,又或在夜间或雨雾雪冰恶劣天气下等,在没有隔离栏的防护下,千万别轻视这20厘米的高度差,一边40米长的豁口一边70米长的豁口,都非常可能发生不可逆转地非机动车冲落到机动车道内或行人不注意跌落机动车道内或非机动车挤占行人行人跌落,导致在市民身上发生伤害程度远高于一般平面道路的交通事故。
责任:
现在是绍兴话“黑眼天照应”万幸事故没发生(不确定),那么一旦发生此类事故,谁是最需要承担最大的责任呢?从上分析轻易能得出就是实施改造的具体有关部门,只是善良的老百姓不敢想不愿讨说法而已,可是这个有关部门能安心吗?难道一定要用鲜血的代价才亡羊补牢吗?
措施:
迅速封闭消灭隐患,及时提供给市民充足的安全保障,又消除自身作为不够的责任。
补充:
这个地儿可能实施改造的那个有关部门会说,安装可靠的美观的隔离栏很简单,但需要在桥身上做什么什么的才能安装牢固,因而牵涉到好几个部门,所以一直没能够及时在改造时封闭。理由非常充分,不可否认协调是难,但让巨大的隐患听之任之如此之久就无法交待市民了,在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多个阶段都有协调好的时间,也是贵有关部门的工作与责任,难道不是吗?反之其他的几个涉及部门,难道不应该及时响应及时配合提供最大的助力吗?虎头蛇尾不应该是众多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不只是一句口号!注:这地儿的隐患实在是太久了(当然还有好多类似但不限此类的隐患),而很多改造后所形成的安全隐患,实际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扯皮”“官位身段”“各做各”等原因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可苦的是老百姓。
行文至此,不由想到前几日在本论坛曾一文《绍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需要一“带头大哥”》,提出是否能实施“多部门派驻合署办公”机制来破解的观点。此处实施改造和需要协调的有关部门大概不外乎公安局(交警)、住建局(市政)、交通局(桥梁)、电力局(路灯)等几家吧。
附写于5月5日《绍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需要一“带头大哥”》(=)
替鹤池苑老师配图。
需要常态化地进行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
想不通的是胜利大桥、宋梅桥等处的改造是有隔离栏封闭的,看来不同桥不同“命”
出了城门不管账----这是经常有的事情。要引起重视。
山阴不管,会稽不收!一旦出事,老百姓秽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