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海宁皮革城迅猛发展并在全国拥有如雷贯耳的大名后,总有“李鬼”趁海宁皮革城在全国开设连锁市场之机,打着海宁皮革城的招牌糊弄消费者。
在已发现的这些“李鬼”中,“汉口北海宁皮革城”规模最大。之前,海宁皮革城以多种形式要求对方停止侵权,但对方不仅一意孤行,还发动“舆论攻势”进行炒作,使得很多消费者真假难辨、无所适从。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这场延续近4年并在武汉三镇乃至全国引发广泛关注的真假“海宁皮革城”纷争经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一审宣判终于有了说法,武汉“李鬼”需赔520万元。
树大招风
众所周知,于1994年建成开业的海宁中国皮革城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上市的皮革专业市场(海宁皮城002344)。
“从1994年11月《钱江晚报》报道《海宁皮革城,价格真比杭州低三分之一?》开始,‘海宁皮革城’作为其专属商号名称已深入人心。”海宁中国皮革城总经理钱娟萍告诉记者,近年来,海宁中国皮革城因势利导,除了海宁总部市场使用“海宁皮革城”、“海宁中国皮革城”名称外,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十大连锁市场一律以“地名+海宁皮革城”的方式冠名,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海宁皮革城”品牌,使其成为全国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皮革专业连锁市场。
钱娟萍说,2010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的海宁皮革城加快了在全国的连锁步伐,所到之处纷纷掀起皮衣、裘皮消费的热潮,“与此同时,一些与海宁皮革城没有任何关系的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场也打起了我们的旗号,这种不正当竞争在误导消费者的同时也搞乱了市场。为此,海宁皮革城不得不从2013年开始启动了一系列的打假举措。”
打假维权
据海宁中国皮革城代理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商标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王传理介绍,“汉口北海宁皮革城”是迄今发现的假冒海宁皮革城的各类市场、商场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海宁中国皮革城针对它的打假维权也是一波三折。
“2013年6月,我们曾以律师函的形式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先后在《楚天金报》、《武汉晚报》等媒体发布《海宁皮革城总部打假严正声明》等公告警示侵权者,但对方不仅一意孤行,还发动‘舆论攻势’进行炒作,使很多消费者真假难辨无所适从。”王传理说,“提起法律诉讼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是现在看来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一审此案认为,“海宁皮革城”是特有知名服务名称,应受法律保护;“汉口北海宁皮革城”商业标志足以使消费者误认为其与原告具有许可使用、关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系,造成消费者混淆误认;被告“汉口北海宁皮革城”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构成不正当竞争。
最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卓尔发展(武汉)有限公司、汉口北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汉口北商贸市场投资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汉口北海宁皮革城”商业标志,并向原告海宁中国皮革城赔偿520万元。
“目前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共有10多家冒用‘海宁皮革城’名号的皮革类市场,海宁方面已起诉8家。武汉市中院的公正判决无疑对皮革专业市场依法经营、合法竞争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王传理说。
成效显著
据了解,自2010年海宁皮革城在全国推行连锁战略以来,诸多省、市、自治区都掀起了皮衣、裘皮消费的热潮,众多社会资本也纷纷建设皮革专业市场、商场以期分享“奶酪”,其中“李鬼”频频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未经授权冒用“海宁皮革城”的市场、商场一度多达100多家。
海宁中国皮革城法务负责人表示,从2013年开始,海宁皮革城先后在陕西、甘肃、湖北、重庆、四川、云南、安徽、吉林、湖南、河南、新疆、内蒙古等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依法维权活动,累计已经提起27起维护名称权、商标权诉讼,其中22起已经判决或者结案,海宁皮革城无一败诉。
“诉讼节节胜利,各地假冒和使用海宁皮革城商号的中小专业市场也纷纷摘牌和改名,给市场一个正常的经营秩序,给消费者一个不干扰的市场环境。”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俊海教授说,对于知名商家来说,通过诉讼途径依法维权不仅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还消费者以知情权,起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对于那些采用“傍名牌”来进行不正当竞争的经营者也是一个很有力的警示。
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内贸流通专家、浙江工商大学商务研究院院长郑勇军教授认为,“海宁皮革城”这样的特有知名服务名称能够培育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其率先“觉醒”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依法维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企业发展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还要非常重视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
“皮衣、裘皮消费以前在部分省份的消费市场中还没有完全兴起,随着海宁皮革城在全国的布局和强势推广,培育市场,时尚化、品牌化和各类皮革城的兴起推动了皮衣、裘皮消费大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欢迎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蛋糕’做大,但是一定要正当、合法地竞争,共同维护良好的行业生态。”海宁中国皮革城董事长任有法说。
5200万还差不多
不要脸,自己生意做不出就冒用人家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