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十二年来不舍得花钱 只因心里惦记着一件事


十二年前,妻子患病,左邻右舍和一些好心人向家境贫寒的他伸出援手,将一笔笔善款送到他的手中。妻子去世后,他发誓要将这些钱还清。当多数人都已忘记时,他拿着“诚信账本”,挨家挨户送钱上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诚信。
妻子患病,村民伸出援助之手
花白的头发,黝黑的脸庞,不高的身材,衣服裤子上沾满了灰尘,刚下班的赵长招颇为热情又不好意思地将记者迎进在台州市玉环县芦浦镇井头村简陋的家中。
当问起他那本“诚信账本”时,憨厚的赵长招打开了话匣子。2001年,赵长招的妻子患上了肝硬化。为了给妻子治病,赵长招曾带她去杭州、温州等地求医。然而,一次手术动辄就要花费几万元,除了赔上自己的积蓄以外,赵长招还向亲戚借了不少钱。好心的邻居们纷纷慷慨解囊帮助他。了解到他家的困境后,不少同村居民也上门捐款。
“虽然大家也没说‘这笔钱要还’这样的话。但是我自己心里过意不去啊,毕竟这也是他们辛苦赚来的钱。”当时,赵长招就在心里默默许下诺言,一定要把这些好心人送给自己的钱还清。

于是,不识字的他委托自己的侄子把登门捐款的好心人名字及金额一一记录在本子上。账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六七页,金额从100-7000元不等,加起来一共3万余元。
遗憾的是,赵长招的妻子还是在2004年因病去世。但赵长招一直没有忘记村民们的恩情。
不忘恩情,总想先把大家的钱还了
妻子过世后,还钱成了赵长招的第一目标。那时的他,在码头工地做杂工,每个月收入仅有1000元出头。这十几年间,为了生计,他起早贪黑,也换过不少工作,种过田、帮养殖户挖贝壳,大多是些体力活。
“虽然我赚的钱不多,但也要把工资省下来还钱。”多年来,赵长招的衣服都是邻居和亲友赠送的。平时喜欢喝两口的他也只会买那种两元钱一斤的白酒。
赵长招的辛苦,他的两个儿子也看在眼里。平日里,他们都在工厂帮工赚钱,为家庭还债减轻负担。赵长招的小儿子还干起了易拉罐回收的生意。在赵长招的家中,整齐地叠着一箱箱压扁的罐子,他说,这都是小儿子晚上从玉环县城的饭店里收来的。
2009年,村里进行宅基地分配。因为两个儿子要成家,赵长招“不得已”拿出一笔钱盖了房子:两间平房,儿子们一人一间。他自己则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这些年来,这幢房子一直没有装修。甚至连大门都是去年刚装上的。
“我舍不得花钱啊,总想着要先把大家给我的钱还了。”虽然赵长招没多少文化,但他对于还钱这件事态度很是坚决。
辛苦找寻,账本上的名字都打上了钩
如何还钱,也是摆在赵长招面前的一道难题。由于时间久远,很多记录在账本里的好心村民都已有了新住所,还有一些好心人更是赵长招之前根本不认识的。赵长招便找到了村干部,让他们帮助打听。每还完一笔钱,他就在账本上打一个钩。
村民金忠满是玉环一家药品包装公司的负责人。2014年,赵长招搭邻居的车子来到工业园区,把500元钱还给了他。
“说实话我对这件事情真的已经忘了,甚至都不认识老赵了,没想到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他却还想着把钱还给我。”金忠满回忆道。
像金忠满这样早已忘记事情的村民并不在少数。许多村民经赵长招上门提醒后,明确表示不接受钱。遇上这种情况,赵长招索性扔下钱就跑。
经过这十几年的辛苦找寻,在今年上半年,账本上所有人的名字后面终于都打上钩。作为对自己的奖励,他为家里购置了一台空调,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家里添的第一件家电。
现在,62岁的赵长招在村子里的一家阀门厂干活,厂子离他家只有200米路。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赵长招很是满意。
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