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慈利微信群在疯转一个视频,主角是某学校的一名学生与前不久在慈利某小区发生的一起凶杀案有关,一个15岁的学生,据说杀人动机是为网游买装备而抢劫杀人。
看到这个视频,杀人动机或许要等到司法部门最终定论,不敢乱说。但我看到一个据说只有15岁的孩子带着手铐,在许多警察押送中走出学校大门,我真是不寒而栗!因为我家的男孩今年也只有15岁,曾经迷恋网络的经历让我不堪回首,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第一次发现孩子去网吧上网而撒谎逃课之后,整整四年时间,为上网,孩子为上网而撒谎成了常态,县城的网吧也被我知了个全,什么大世界的、步行街的、光明小区路口的、小天鹅边的……因为上网,说教、打骂成常态,后来为他专门买电脑好让他在家上网也没有解决问题,网吧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网游使他神智迷糊,有一次我打他,他眼露凶光,大声吼叫,你把我打死算了……我相信许多家长与我一样深有同感。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孩子今年已读高中,已能够理性地对待上网,可我们看这15岁的孩子带着手铐走出学校的大门,悲痛欲绝不仅是受害者的亲属,还有这个孩子的父母。我感到后怕,如果不是我这四年一次又一次把孩子从网吧找回,或许今天走出来的,也可能是我的孩子。
今天,我和孩子谈起上网吧经历,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我,为什么四年多来,我的孩子能在网吧畅玩爽翻天?网吧明示未满16岁不得进入网吧,而且从技术角度也上不了网,为什么到周末到处都是未成年人。我问孩子,他说上网卡是网管给的,我问不怕查吗?他说有检查时有告诉了,网管会不让上。看来我们慈利的监管部门真是人性化管理!
也许监管部会说,我们人力不足呀!我们没得到举报呀等等。我记得老百姓有句话说,我们政府办事就怕认真二字。我就不相信你们认起真来,这些网吧能够如此张狂?
天喔:111 以楼主所说观点不错,但发展到今天,并不是网吧所能造成的,如今是信息化时代,是青少年和包括我们在内的人必不可少的生活 工具,从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已经很多,学生是正处于求知欲很强的年龄,如何抵御互联网不良信息,正确引导把握孩子们上 网“度”的问题,,离不开你我他的一起监督和努力。这次发生的事件让人深感痛心,但是把此事件和网吧联系在一起就有些偏颇,如今只要是未成年发生什么事情就归罪于网吧,但网吧也确实需要提高自己的形象。2017-09-26 10:02:12
慈利县文化执法大队1:关于红网帖子“为什么我的孩子能在慈利县的网吧畅通无阻”的 您好, 关于您反映的情况我单位已收悉,感谢您对慈利县网吧管理工作的关注关心和重视,现就您提到的情况回复如下:
网吧管理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是一个深层次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不可否认,青少年沉迷网游,网吧的存在给他们带来了诱惑,甚至提供了便利。特别是以前由于网吧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管理不善,恶性竞争后导致了未成年人频频进入网吧。但是,我们也要客观清醒的看到,这次的一鸣学生杀人案并非是沉迷网吧的瘾君子所为,案中所述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其实是通过手机上网来实现的,也并非网吧能够左右。所以,我们要理性的看待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地将责任全部归咎于管理部门和网吧。手机作为现今绝大多数青少年接触网络的主要手段,执法机关的监督只能起到一方面的作用,家长的教育和学校的正确引导更不能忽视。
近年来,为了规范经营,强化管理,我单位已组织慈利县城区网吧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关于推动互联网转型升级的文件精神,实行转型升级,联合经营,从源头上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的现象。另外,慈利县现有21家网吧,今年我单位已开展了专项网吧检查3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200余人次,召集网吧业主进行专业知识培训2次,并在全县所有网吧都安装了“文网卫士”网络管理系统,做到“人防”与“技防”统一。对于帖中所提网管借卡上网的现象,以前确有发生,但在我单位联合公安等其他部门的整改下,该情况已基本杜绝,我们也会继续加大巡查力度,不定期地进行明察暗访,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严惩不怠。
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日新月异,网络无处不在。要真正的让未成年人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还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齐心协力。再次感谢您对网吧管理工作的关心和关注,我们会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同时也欢迎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执法大队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慈利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
2017年9月27日
2017-09-27 10: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