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圈7月10日报道,文:窦悦怡
2018年4月16日,中立云计算公司ucloud宣布,旗下私有云公司umcloud将与容器paas企业数人云正式合并,双方将在业务上全面整合,成为一家新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iaas+paas的产品与整体解决方案。
时隔数月,ucloud又宣布合并后的公司品牌升级为“优云数智”。
公开信息显示,ucloud是国内最早从事公有云服务的云计算厂商之一,坚持中立,不涉足客户业务领域,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云计算服务平台。2018年6月,ucloud获得中国移动旗下的中国移动投资公司e轮投资。
数人云是国内最早的容器创业公司之一,创始人王璞博士曾任google资深架构师,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成立近四年,数人云已经在金融、能源、零售等行业取得长足发展,为诸多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客户提供私有云计算paas服务,如上交所、广发银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ucloud要成立私有云的子公司?为什么umcloud与数人云合并?合并的契机是什么?合并后,双方在品牌、战略、商业模式、市场将有哪些变化?容器云产业现状如何?这件事对整个容器云市场将有怎样的影响呢?
iaas+paas融合是趋势
ucloud联合创始人兼优云数智ceo华琨告诉b2b圈,目前公有云已经初具规模,在中国,云计算更主流的客户是广大政企客户,他们对于数据安全的严格要求、长期以来的用户习惯、去ioe的大背景,使得私有云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ucloud联合创始人兼优云数智ceo华琨
ucloud作为一家云计算厂商,有必要积极布局私有云,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的综合云解决方案。
从2015年起,ucloud开始布局公有云上容器技术应用层面的研发,推出了公有云paas产品。同时,ucloud也将容器相关生态战略部署提上日程。
在2016年,ucloud与mirantis合资成立umcloud,进军国内私有云领域市场。2017年12月,ucloud完成对umcloud外资股份的全资收购。此外,ucloud于2017年1月投资领先的容器云专业厂商数人云。
华琨坦言,umcloud与数人云合并的想法始于2018年年初,经过1年多业务上的合作,双方发现产品上有可以深入整合的点,就开始设想如何能够发挥1+1>2的效果,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就产生了合并的想法。
“我们认为,两家公司合并首先得益于相近的企业文化,都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技术型公司。
其次,ucloud作为数人云早期投资方,业务上很多合作,彼此非常了解和信任。
第三,合并的原则是效益最大化,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在产品上融合,为客户推出更符合需求的产品与解决方案,进而帮助其创造更大价值。”
华琨认为,在团队分工上,如何发挥彼此的优势,让新团队高速运作起来也是ucloud要思考的事情。据悉,双方团队大部分为研发技术人员,核心团队来自google、华为、mirantis、盛大云、redhat等一流云计算公司,具有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
1+1>2?
据悉,优云数智将发挥umcloud及数人云的技术优势、市场积累和服务经验,为企业客户提供iaas+paas的一体化产品,以及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优云数智还将依托ucloud在公有云服务领域的多年积累,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云计算技术在企业级it领域的实际落地与持续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优云数智的一体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可以将使ucloud的私有云产品线更加完善,并加速ucloud大数据流通产品“安全屋”平台、ai训练与服务平台的私有化等。
这样,容器跟私有云结合起来,将有效解决传统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开发应用架构快速变化的难题。
ucloud发现,云计算主流用户包括传统政企,航天、军工等领域,这些企业有的是大量的业务还没有迁移云上,或者有的正在规划部署上云,这样促使私有云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机遇。
此外,一些it信息化领先的行业如银行、保险等,对于iaas应用已经非常娴熟,他们也对iaas+paas的一站式服务有强烈的需求,企业希望通过基于docker+kubernetes来适配营销活动等新业务场景,可以实现更快速的业务开发、集成和交付上线。
iaas+paas深度融合最大的优势是:一方面可以突破iaas和paas各自瓶颈,比如iaas擅长计算、存储、网络而不擅长应用管理,paas擅长应用管理却不擅长网络和存储。
另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如容器和存储一体化产品、容器与安全一体化方案、容器化大数据解决方案等,进而帮其一揽子解决构建iaas和paas的问题。”
华琨指出,iaas+paas的一体化产品,重点可以解决这几个场景:
第一,容器的存储管理很弱,使得目前企业客户落地容器技术的时候大都用容器来运行无状态的应用,但很多状态应用无法很好地封装成容器运行。
一体化产品会基于iaas的成熟存储方案来实现容器的存储卷管理,用于支持有状态应用的容器化运行。
第二,虽然容器技术领域也有一些开源的网络技术方案,但容器的网络功能也很弱,很多没有经过大规模生产实践检验。产品会基于iaas的成熟网络方案来实现容器的网络管理。
第三,虽然大数据和ai应用越来越普及,但hadoop、tensorflow、spark等大数据和ai的技术组件的维护压力越来越大,如升级、调优等等。
“合并后推出的产品,同时具有容器和存储的技术能力,会打造针对hadoop、tensorflow、spark等大数据和ai的技术组件的容器和存储一体化方案,一方面利用容器的特性简轻这些大数据和ai的技术组件的维护成本,一方面用存储来支撑大数据和ai应用对数据的持久化需求,进而更加方便企业客户使用大数据和ai技术。”
据悉,优云数智将会在金融、能源、运营商、政府几个领域布局。“选择这几个领域主要是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以及自身优势。”
行业趋同化
容器paas一直是b2b圈看好并且持续关注的领域,我们在《京东云和京东金融为什么要给这家企业近亿元投资?》中指出,随着企业上云应用的规模愈发庞大,逻辑愈发复杂,迭代更新愈发频繁,应用开发所需的统一规范和原有开发模式杂乱无章成了企业追求进步的主要障碍,在企业上云的过程中,paas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层变得愈加重要。
但传统的paas标准不统一,局限性太大,受限的运行环境、被阉割的api,彼时开发paas上的应用就意味着和这个paas强绑定,使得不同供应商迁移非常困难,成本高昂。
所以,自2017年,主流iaas厂商起纷纷将目光瞄准基于微服务架构和docker容器技术的paas平台,容器paas能够对底层基础架构资源实现快速、标准化和更轻量级的管理,可以很好满足企业上述需求,给企业的it人员提供一套应用快速开发、测试、部署、运维管理、持续开发持续集成的支撑环境。
这样一来,容器paas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业务的交付效率、实现运维流程标准化、实现应用的微服务化,满足企业在业务快速发展迭代过程中的对it系统持续和快速支撑能力的需求、降低管理成本。
因此,基于容器、微服务、devops等paas细分领域也迅速崛起,iaas+paas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
同时,这一时期以kubernetes、mesos、swarm三大容器编排技术平分天下,大型企业开始采用容器云。
到了2017年,kubernetes成为容器云市场的主流,并成为容器编排领域的事实标准,也是容器云市场一个标志性事件。
我们看到,当前的容器paas厂商在选择技术路线上,早期一部分会选择mesos技术,逐渐向kubernetes靠拢,还有一部分从早期就选择kubernetes技术。
不过最初选择如何,现在这个领域的玩家都开始向kubernetes聚拢的趋势,或者做多技术栈。
再从部署方式上看,早期一部分企业选择从公有云切入,但是相比公有云,私有云服务为企业it云化提供产品、运维工具和解决方案,最终为企业客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简化运维、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类企业最终还是向私有云转型。另一部分直接选泽了私有云模式。
在调研中,b2b圈发现了这个领域的厂商普遍服务客户都集中在金融、能源这两个行业里,其中金融行业覆盖面最大,甚至有圈内厂商扎堆聚集在金融领域的趋势,厂商们都对外“声称”自己在金融领域布局,取得不错的成绩。
东方富海的合伙人陈利伟表示,现阶段,面向传统企业上云过程中关于容器、运维、虚拟化在内的需求均为私有云服务涉及的范围,根据我们看到的披露的资料,金融、能源和政府三大行业未来五年对应预算超过200亿元。
“金融、能源、政府等行业客户云化需求强烈,例如银监会‘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提出,希望未来五年银行60%应用迁移到云架构上。这批客户互联网转型充满动力,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强。”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人士对b2b圈说,“衡量容器paas产品率是衡量一家企业产品好坏、拓展客户快慢的指标。但是,目前容器paas还没有大幅度落地,只是用户接受程度变好而已。”
综上所述,b2b圈认为,整个领域还处于早期阶段,没有真正的爆发,很多玩家还是处于尝试性,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技术产品化,产品落地化。
而且,容器paas无论在技术路线、部署模式、服务的领域都开始呈现趋同化的发展,差异化竞争比较弱。
差异化竞争
那么,容器paas厂商应该如何展开差异化竞争?
目前,b2b圈看到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以博云、灵雀云为代表背靠京东、英特尔、腾讯、中科软这些行业巨头,获得充分资金和资源,帮助其继续“厮杀”。另一种是就是前文提到的umcloud和数人云进行合并,起到1+1>2的效果。
业界更相信iaas和paas技术整合在一起,这样会给企业客户带来更多价值,为客户一揽子解决云计算基础it软件的需求,进而更大程度上发挥iaas和paas的技术价值。
从企业客户的角度出发,企业级it最关心的是企业应用,即如何降低企业应用在开发、运维的风险,保障企业业务的稳定高效运行。
“而iaas和paas技术本质上都是为了支撑企业应用而诞生的基础it技术,这些技术本身并不是企业客户关心,一揽子解决基础it技术能使得企业客户更加专注在企业应用层面,同时提升it效率降低it成本。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iaas和paas整合的玩家出现。”华琨说道。
无论是整合产生更大效果,还是通过融资获得资金和资源的支持,b2b圈认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案,这些企业还是从用户需求、产品功能、场景应用等出发,这样才能差异化竞争。
至于,这个领域未来将如何发展,b2b圈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