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如何养生,调理脾胃防秋燥是关键。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属中医长夏时节,三伏中的末伏。温岭市一院中医科中医师郭菊清表示,入秋后,身体不仅要运化、排解夏季积攒的三分虚,还要聚敛阳气,以应对三个月后的严冬。立秋养生,重点是调理脾胃、防秋燥。
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此时虽有秋凉之意,但暑热仍在,天气开始变得早晚凉爽、干燥,自然界转入阳消阴长的时期。人体可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作阳消阴长的调整。
因此,立秋后,人体基本上以温燥为主,表现为湿热、阴虚,火旺。在饮食方面,可进食消暑、滋阴润肺、健胃消食之品,如薏米、莲子、莲藕、绿豆、百合、银耳、鸭梨、蜂蜜等;忌食温热、辛燥之品。
在饮食起居方面,《黄帝内经》认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就是让人们早睡早起,控制情绪,平静淡定,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郭医师提醒,体弱之人及儿童尤其要注意早晚避免着凉、饮食不宜过于寒凉,少吃西瓜、黄瓜等食物,保护脾胃,以防秋季腹泻。另外, 立秋养生,可以多吃点百合莲子红枣羹、酸梅汤、银耳百合红枣羹、绿豆汤、薏米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