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除了佛教、道教留存下来的遗迹较多以外,从外国传入中国的天主教也是这座城市的一大特色,为人所熟知的解放路天主教堂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座教堂建筑。其实不光是解放路天主教堂,还有一个地方,被尊为天主教的圣地,它就是七苦山。
七苦山位于太原晋源区姚村西南的洞儿沟,晋祠与清徐之间,向西穿过大运高速公路西面的山上就是七苦山了。七苦山为天主教圣地,自然风光优美。通过之字型山路通向山顶,每个拐弯处都有一处耶稣受苦的亭子,共14处。快到山顶就能看到“上天之门”,登上39级台阶,通过上天之门,就能看到中西合璧的祭坛和主殿,七苦山上春季野花飘香,有翠柏参天,山下有修道院旧址,建筑充满西式风格,是参观游玩的好地方。
在介绍七苦山之前,咱们得先聊聊这个洞儿沟。洞儿沟堂区是太原教区历史上古老的堂区之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西南10公里处,西靠吕梁山,东临汾河,南临三晋名人罗贯中故里——清徐,北靠省级名胜旅游区——晋祠,隶属姚村镇管辖。洞儿沟堂区一直以来是太原教区的一个重要堂区,与圪潦沟齐名,仅次于太原总堂。因此,在太原教友中流传有“洞儿沟、圪潦沟,主教神父不断头”(不会缺少神父的意思)的俗语。论起信教时间,洞儿沟可谓历史悠久,从1633年比利时人耶稣会会士金弥格将天主教传入太原,后又传到洞儿沟村,迄今已有220余年历史。天主教传入洞儿沟以后,便在村内及南山坡、北山坡建造了育婴院、教堂、修院等多处建筑,后来随着教会的发展,洞儿沟逐渐成为在中外天主教史书上享有名气的村庄。
洞儿沟内的七苦山,原名“南山”,因在上面修建了“七苦堂”,才改称“七苦山”。今圣母大殿的位置,就是原七苦堂的所在地。七苦山的叫法,百年之前便已存在,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神话般的传说。据说那时每到白露秋分季节,南山顶上就会出现一片黑云,紧接着就会有冰雹袭击,导致村民年年外出逃荒。因村民皆为教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祈求天主。神父带领众教友举着十字架爬山祈祷游行,把十字架插到南山顶上,恳求天主免去村民的冰雹灾难,结果冰雹不再落下,村民的庄稼有了保障,从此洞儿沟在教会史上写下一页传奇的篇章。
七苦山上的建筑可谓是中西合璧、精美绝伦,既有极具西方艺术特色的雕塑、院落,如方济各会院、真福雅松达与方济各修女院,也有中国古典建筑式样的七苦圣母大殿,殿前广场中央建有仿北京天坛的圆形祭坛,供朝圣日举行神圣感恩祭之用。再加上七苦山本身绿荫环抱、清净悠然,自然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份宁静。
如果你想了解一些西方宗教文化,亦或是探寻一番中西方宗教思想的融合,七苦山的确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中西方建筑的人文美学,结合大自然的绿意馈赠,让心灵得到一次宁静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