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游了黄酒博物馆,其实多逛逛博物馆确实是好的,能增长见识。我们社会最近几年有种情绪,颂古非今。有人读经,有人打坐,有人辟谷,放着现代文明中的便利不去享受,还有很多人有自虐狂情节,觉得空调不好,不如自然出汗。觉得冰箱不好,宁可食物坏掉。在这些人的严重能看到现代社会的总总不足,却把古代想象成理想中的乌托邦。
言归正传,我说说为什么去了一趟黄酒博物馆有这些感慨。先给大家看张图,这是绍兴有名的花雕酒坛,我不只一次听人对着酒坛,感慨过,手工的就是好,古代公益就是棒棒的,你看这酒坛的公益,多漂亮。
可惜,去了黄酒博物馆才知道,原来这种油泥雕塑的花雕酒坛是现代工艺。古代是有花雕酒一说,但其实古代的花雕坛如下图。只是一个普通陶瓷坛,在塑胚的阶段,做出了点凹凸感而已。
再说说黄酒,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口口相传的说法,也没有什么根据。比如,很多人坚持一个想法,手工酒比机制酒好,古代的酿酒方法比现代的好。很负责的告诉大家,作为一个酒鬼,口感是个主观的东西,但手工酒品控难以稳定,寡淡无味确是真的。要说酿酒方法以古方为好,我告诉你,最古的古方。在古人没有熟练掌握发酵技术的时候,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用口咀嚼米饭,然后吐出来发酵,你喝不喝?
当然通过玩概念,提高绍兴黄酒的附加值也是好的。这事上塔牌就很成功,差异化竞争,过去在规模不如古越龙山和会稽山的情况下,选择猛炒手工酒的概念。既不用向别人一样花大价钱进行机械化改造。又在夹缝中求生存,找到了自己的特色。经营策略和思路上是很成功的,就是稍微坏了点。
可相对于古代的发展水平,那时候的花雕也算可以了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黄酒,,,绍兴的一张名片
楼主想说什么,说手工酒还是机制酒好?古代的酒坛远不及现代工艺的酒坛?自然出汗还是吹空调好?
机制酒,不锈钢罐恒温发酵,质量相对较稳定,四季均能生产,产量大。手工酒,用传统工艺在七石缸中酿造,一年只能酿一季(冬季),产量低,但品质还是完全有保障的,可以说传统工艺并不代表落后,大坛装手工酒更适宜于长期储藏。
楼主生为绍兴人,一点浅显的道理都不懂,食品不是高科技,一切要以遵循自然规律的好。野生鱼与池塘鱼,哪个好。
说了那么多没一点靠谱,还好意思说自己是酒鬼。。。我们说机制酒不好,是因为有人在玩一坛十年陈+新酒=n坛五年陈的把戏,那才叫拆绍兴黄酒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