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知心人” 当得“老娘舅”


在平田乡的驻村干部交流会上,他的一句“不要把自己当人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冲着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记者采访了王超,一位尽职尽责的驻村干部,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经验丰富的“老干部”
  多年的驻村经历让王超有了丰富的驻村经验,他的那句话也是经验的总结。当记者问他为何有这个想法时,他笑着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有些年轻的驻村干部在刚开始驻村工作时,难免会有感觉到委屈的时候,劝解年轻的驻村干部时便会用上这句话。”
  话糙理不糙,王超认为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点,才能更好地展开工作,所谓战术上看重自己,战略上放低自己,有态度有能力,摆平心态,才能更好地为山区百姓服务。
  采访中,王超还向记者透露了另一个驻村秘诀,那便是“违心”说话——村班子里譬如甲和乙闹不和,便去对甲说“别看乙嘴上不服你,其实心里还是肯定你能力的”,一来二去把双方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工作开展方便多了。他告诉记者,平田乡有位驻村干部在协调村干部关系时便常常用这招,久而久之将村“两委”、干群关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村里的路修通了,办公楼、大会堂也建起来了。王超说,有时类似这样“违心”的做法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还在慢慢摸索。
  亲切贴心的“自己人”
  1996年参加工作的王超,在乡村一待就是这么多年,从十多年前的驻村到几年前的驻片,王超最自豪的事便是村民一如既往地喊他名字,而不是他的职务,同事常常笑称他是“中老年人的偶像”。
  这么说不是没有原因的。王超驻村10年,驻片7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平田乡的各个角落,每次工作地点的百姓,都和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17年的工作历程中,他早已融入了潘家洋、天灯洋、桐里岙等村,和群众建立起了质朴的感情,也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名百姓。
  “平田的情况比较特殊,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的不是大伯大妈就是小孩,我们经常在村里行走,遇见了总是会到村民家里闲谈几句,年纪大的人就需要有个人陪他聊聊。”或许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王超成了村里爷爷奶奶喜爱的“孙儿”,也便有了同事的那句戏言。
  公平公正的“老娘舅”
  王超在平田乡的十余年,所驻的区域基本上是同事口中的“难管地带”,村情相对复杂,但他始终勤勤恳恳,细致公正地处理村里各项事务。
  “在我心里面,王超一直是我们村里的‘老娘舅’。”蒋金高是潘家洋村的党支部书记,一说起王超,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们村的情况比较复杂,村里的事情解决不下时都是来找他的,他面对难解的矛盾问题、邻里纠纷,始终处事公平公正不偏颇。所有的村民都对他有感情,也都愿意听。”
  徐仙华是平田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开展村庄整治这一工作时,得到了王超的不少帮助:“我们全乡推进村庄整治,在工作开展到潘家洋和箬岗村时,由于情况复杂,遇到了重重困难。后来在王超的帮助下,开了4次协调会终于把事情协调下来了,现在基本完成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