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许多绍兴人成长的东风酒厂遗址要办“黄酒学院”了!


老厂房、旧设备……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足迹”,绍兴东风酒厂,这个伴随着许多绍兴人成长的名字,已然成为这个城市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柯桥阮社拆迁工作接近尾声,柯桥区香林大道边,这个“沉睡”了1年多的东风酒厂遗址即将迎来大变身:要开办“黄酒学院”,还要推出一系列与黄酒相关的创意产业。
汽车沿着香林大道一直开,到与柯南大道交叉口,路就断了头。正在进行中的香林大道拓宽工程,大门紧锁。围栏里头,可以看到远处有工人正在施工。“东风酒厂”被这条宽阔的马路一分为二,路边的老厂房被拆了一部分,但大多被保留了下来。
虽然在2015年年底,酒厂就已经停工了,但老厂房还保留着仓储的功能。这些旧仓库里存放着的80万吨黄酒没有办法运走。
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曾经的老厂房静默不语,它们被剥离了原先的功能,静立在初春的阳光里。一些地方看上去更像废墟。但透过光影,记者依然能想象出当年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空气中依稀可以闻到一丝淡淡的黄酒香。
92岁的“活酒仙”王阿牛,是东风酒厂的历史见证者。
“我是1952年进厂的,一直到1991年退休,在酒厂待了40年。上世纪50年代,酒厂已经在阮社了,当时叫地方国营云集酒厂。因为这个酒厂的前身是一个私人酒坊,坊主名叫周云集。一直到1969年,云集酒厂才改名为绍兴东风酒厂,取意‘东风压倒西风’。”王阿牛说起东风酒厂,如数家珍。到了2005年底,因为东风这个名字时代感太强,在对外交流时也容易与东风汽车的品牌混淆,也为了使“会稽山”的驰名商标名与公司名相统一,并进一步打响该名酒品牌,“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更名改为“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
在酒厂遗址不远处的杨绍线,一座崭新的黄酒小镇开始散发出更为浓郁的黄酒味道,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于上周五将公司总部迁至这里。公司总经理傅祖康向记者透露了用东风酒厂遗址发展“工业旅游”的设想。
“保留下来的这些老厂房,是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设计师设计建造的,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了。虽然经过多次修缮,但基本还是保持了原来的风貌。其中的几幢,我们将改造成一个‘黄酒学院’。这是我们与浙江树人大学合作的一个项目,未来,大学生会在这些飘着黄酒香的教室里上课。此外,还有一系列与黄酒有关的创意产业将陆续推出,我们希望设计推出一些好玩的、参与性强的项目。”傅祖康说。
据悉,这片老厂房占地100多亩,建筑面积约42000平方米。
“这些老厂区的老建筑,也可以尝试申报工业遗产方面的文物保护单位。”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季承人认为,比如在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已经将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钱塘江大桥、南通大生纱厂等一批近现代工业遗产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

又是个旅游景点,和安昌一样

东风酒厂历史悠久,把酒文化传承下去。

老东西不多了,这可以有。

黄酒学院设什么专业呢。

类似博物馆,旅游,领导参观,你真以为学校啊

黄酒学院,一顿喝几斤才能毕业?

梅山的浙工院不就有黄酒学院吗??

酒文化用新形式发展了,点赞

私人酒坊就能把大名鼎鼎的东浦云集酒坊带过了?
上面说到的酒厂、酒坊跟酿酒师哪个不是东浦过去的,只字不提东浦啥意思啊?

摘牢芝麻,丢了西瓜。阮社的拆迁,真正有价值的建筑都将在劫难逃。绍兴第四人民医院旧址乃章东明酒坊遗址,历史比东风酒厂悠久多了,已经开始在拆了,古池,和百年桂花已经悲哀了。

黄酒学院,梅干菜学院,臭豆腐学院,霉豆腐学院,做猪肉生意的可以办猪八戒学院。

海马屁打仗,能不能给人民办点实事

会稽山比古越龙山好喝,但是绍兴以外都是古越龙山有名,不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