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院心内科主任沈法荣教授,跳槽到民营绿城医院
省儿保、市一等多位专家,也被杭州美华妇儿医院挖走
公立医院医生出走,暗流涌动
转载自《钱江晚报》
“加盟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满月啦!人生新的开始,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累并快乐着!”6月24日半夜23:08,沈法荣教授爬上微博,感叹了这么一句。
一个月前,他卸下浙江医院心内科主任的头衔,递交一纸辞职信,离开了工作29年的公立医院。第二天,他的身份就成了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
6月初,微博名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轰轰烈烈从北京协和医院辞职,引起了全国医疗圈的热议。“女超人”放下豪言:“追求自由执业之梦想!”有媒体报道,过去的2年多,北京、上海有大批医生从公立医院辞职,投身体制外的民营医院。
在浙江,公立医院医生的“出走”,也暗流涌动。仅今年上半年,浙江某专科医院就有十几位医生相继“转会”,或去了其他公立医院,或去了有外资背景的国际医院。
去年年底开业的民营医院,杭州美华妇儿医院目前已招揽了省儿保、杭州市一医院的多位妇幼专家。
今年,体制内的医生们,正在“流动”起来,是否跳槽会成为跳“潮”?
38分钟盖了13个章
主任医生辞职了
昨日记者采访沈法荣时,他直言自己辞职只花了38分钟。
5月18日那天看完最后半天门诊,下午一上班,他拿着辞职信在医院的各个部门敲章办辞职。跑了几幢楼,盖13个图章,用了38分钟——很顺利。
2天以后,他拿到了辞职的文件,给科室同事开了最后一个会宣布:我走了。
当天,即5月20日,他低调地发出一条微博:“各位朋友:今起本人正式加盟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感谢大家的关心、支持及帮助!”
这条微博下面,42条评论,多数说他“有勇气”,“敢为人先”,也有人评论,这是“大势所趋”。
@无心_百合:人生中的那么多人那么事,擦肩而过抑或不期而遇。虽看尽聚散离别,却一直坚信何处不相逢!加油哦!
@粉掉了:也许沈主任下一个精彩人生,刚刚翻开第一页。
@医药代表那些趣事: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一次尝试,常人认为无智慧,我认为无智有慧,也许沈主任是有智有慧。
以前开会太多
经常无法正常手术
办理辞职花的时间不多,但动辞职的念头已有多时。采访时,沈法荣直爽地说,早就想做个纯粹的医生了。
此话怎讲?“我是个医生,过去经常因为参加各种行政会而推迟手术,牵扯了太多精力,留给病人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我想做个纯粹的医生,多一点时间给病人。”
在被繁杂事务打扰到极限后,他动了出走的心思。深思熟虑一段时间,他做了决定,去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非营利医院,心血管病专科,设备一流,有200张床位,这是我想要的平台,我可以组建一个好团队,为更多病人服务。”
外界说,沈法荣是最近几年浙江高水平专家选择转战民营医院的第一人。也在纷纷猜测绿城医院开给他的年薪,他低调地朝记者笑笑:“可观,但是薪水不是医生的全部追求。”
一个月过去了,沈法荣有何感受?他说,自己的生活没有变——每天看病,多的时间一天做十几台手术,忙得不亦乐乎。
昨日,记者采访沈法荣教授,穿着墨绿手术服的他,正在导管室门口跟家属谈话。
许多老病号也像追星族一样,跟着沈法荣到了他现在的新东家——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
今年省级医院已有10余位专家“转院”
医生流动,要让百姓受益
医生的跳槽今年有跳“潮”趋势。
对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卫生行政部门官员、大医院院长、医生专家时,各方对此现象各有说法——
省卫生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者:以前,民营医院多数水平不高,难以吸引水平高有声望的大专家。而现在不同,高端医院陆续进入杭州,再加开出的年薪有七位数,对一些名医专家吸引力相当大。他认为,只要能让更多百姓看上好医生,流动就是好事。
今年2月份,一家高端医院在杭开张,提供国际化的高端医疗服务,初诊挂号费1000元,尚不包括检查与药费。这与公立医院专家门诊7元~10元,名医馆100元的价格来说,简直是一天一地,相应看病的专家得到的劳务收益也高得多。
省级大医院某副主任医师:一边是累死累活看不完的病人,还动不动就被病人投诉,另一边是民营优质的工作环境,可以拿高薪,又不用像在公立医院成天想着灰色收入,这样更体面,我也想走。
网友“@颜新好大夫”:逃离公立医院的医生,无非是“赚多些钱为少些人服务”。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说:看似公立医院医生大逃亡,反而是中国医改的必经之路。公立医院人才流失,看似流失,却是流动。
杭州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郑昶说:自己曾经也是一位心脏科医生,属于最早一批“下海”的。国家一直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我认为,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应该是两条腿一起走路。民营医院向特色专科发展,给患者多种选择。而国家也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甚至在社区开诊所,我觉得,医生的正常流动,能促进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为患者更好地服务。我们期待着,医改把好的专家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更好地服务病人。
在香港,是铁打的医院流水的医生
关于医生的流动,港大深圳医院院长邓惠琼教授也向本报记者表达了观点:没有流动就没有进步。医生流动起来才是正常的,这是好事。
港大深圳医院的医生,是向全球开放供申请的,“我的医院需要你,你的水平最好,你就可以来。”邓惠琼说,医院没有“副主任”“主任”的头衔,医生只有三档:住院医生,副顾问医生,顾问医生。
在香港,是“铁打的医院流水的医生”,医生可以在多家医院执业行医,好医生,可能在多家大医院执业。反之,水平不行的医生,则可能被医院淘汰。
说起来残忍一点,但是这样才能留下好的人才,没有流动,就没有进步。对患者来说,他可以选择更好技术、更好服务的医生。
现在,内地也从制度上松动,放开医生的执业地点,允许多点执业。但是真正达到流动的状态,需要一些时间。
人才没有流动就没有进步。对患者来说,他可以选择更好技术、更好服务的医生。
对患者肯定是好事!
有竞争才有进步
都是医疗产业化惹的祸!!医院不再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而是强制从百姓口袋里捞钱的地方。
有流动才好。
希望其它领域的高级人才也能实现流动。
我母亲对新安医院的印象很好——前年在那里做的子宫肌瘤手术,很满意医院的环境和医生的态度(忘了是没送红包还是送了医生不收了,反正没花额外的钱)。
现在我母亲每年一次、父亲每年两次的体检都在新安,最大的好处是不怎么需要排队。。。
医院不扶伤,医生改经商。患者求活命,钱财被套光。
医生,原本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之一,现在却是搜刮百姓钱财的地方。以前的手段靠药价,现在靠检查......,根子在哪里?
新安把病人当亲人一样!真的不错!同时他们希望病人病好了再走!能留就留!这个有点吃不消
给新安医院评分:积分 -1理由: 走的真轻松,国家培养他花了多少钱?一点都不需要补偿?
医生跳槽?我没听错吧?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绝对和月球撞地球一样的。
先搞懂一点就可以了医生为什么跳槽?往哪里跳?
毫无疑问,肯定是往钱里跳。有私立医院出大价钱来挖脚才是真的,。
至于医生跳不跳槽,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看个感冒什么时候可以30元搞定?当医院和医生都以盈利为目的。谈何医德。
福建莆田人赢了
你没有搞错吧?你上学难道没有出钱?你是官二代吧?人家为公立医院工作了29年哎,也算对得起国家了吧?
这个说法不正确了,在我们国家医生的培养,确实不是属于国家培养的
做的三级医院的主任的,你以为还是2030岁的小毛头啊???工作了29年,29年前的大学生是自己掏钱的?不知道你是真不懂还是在装?以前的医生都是医院出钱培养的,别不懂装懂。
是社会制度把医生最后的一点点医德给整没了
给新安医院评分:积分 +1理由: 中国的医疗环境大部分都是因为制度导致,这样只会很好的提高服务和诊疗水平!
他有真本事,有先见之明,改为人先,有魄力,新安国际医院现在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