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武汉市民汪先生在江岸区搭乘一辆出租车时,发现它堪称“移动的商店”:前排座椅后背挂着两个置物袋,袋内饼干、牛肉粒、芒果干一应俱全,乘客只需扫二维码付款,便可取下这些零食,在车内吃或带走都随意。
楚天都市报记者 朱泽 黄永进
楚天都市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在武汉,这样的出租车有两百多台,都是比亚迪的新能源车,车内空间较大。负责运营的则是武汉一家创业公司,与出租车车主分享售卖利润。
出租车内卖副食,有市民认为可以方便乘客,也有市民表示担忧。出租车公司及武汉市客管处对此又是何态度呢?
无人售卖进入出租车
扫码支付即可拿走
昨日下午,市民汪先生和朋友在江岸区惠济路搭乘一辆出租车,前往武昌徐东。
汪先生一打开后车门,便被车内的景象惊呆了:出租车前排座椅后背挂着两个置物袋,袋内饼干、牛肉粒、芒果干一应俱全,底部还有咖啡、能量饮料等。置物袋的顶部,印有二维码,咨询司机后得知,扫该二维码即可为所选商品付款,付款后就可开吃或带走。
“我当时真的被震惊了,真是新鲜。”汪先生说,置物袋内放置的零食种类很丰富,很多还是他没见过的品牌,看起来像是进口食品。此外,他所乘坐的是比亚迪新能源车,与武汉街头常见的雪铁龙不一样,该车内部空间更大,所以尽管前排座椅后背都放了置物袋,但他坐在后排时并未感觉到拥挤。“我觉得这是件方便乘客的事,尤其是乘客饿了渴了的时候。”他对这种新鲜事物深感认同。
汪先生的朋友则持反对意见。“饮料安全吗?副食的来源是否正规?安全卫生如何保障?”他认为,出租车只能为乘客提供专业的旅客运输服务,乘客付费购买了这一服务,出租车所有者就不能再在车内进行其他的经营而赚取利润。
江城已有两百多辆
创业公司与车辆分成
昨日,楚天都市报在街道口也搭乘了一辆附带“无人售卖”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这辆车一个月前与武汉一家公司合作,在车内销售零食和饮料。“饮料不怎么好卖,牛肉粒、芒果干等有时候能卖出去不少。” “我们没有通过公司,目前出租车公司还不知道。”李师傅说,他能从每天的销售利润中拿到提成,但担心公司不允许,所以跟其他司机一样都没有知会公司。
根据李师傅的指引,楚天都市报记者联系上了运营该项目的武汉滴贝科技公司。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与武汉两百多辆出租车合作,因为选择售卖的是中高端食品,并且给司机和乘客的优惠力度都挺大,所以效果还不错。该负责人表示,将逐步扩大合作范围,在更多的出租车上进行投放。
食品流通需要相关证照,该公司是否具备?楚天都市报记者查询该公司工商执照注册号发现,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包括预包装食品、日用百货的批发兼零售。
尚无相关政策规定
贩售前提是车内整洁
在信息不断更新的年代,新鲜事情总是突然出现。那么车内售卖零食的方法到底有没有触犯条例呢?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就此咨询了出租车公司以及武汉市客管处的相关负责人。
“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武汉市绿动出租车公司总经理叶建兵告诉记者,武汉市出租车运营获得的是载客许可,并没有获得售卖商品的许可。“这就好比在公交车上卖饮料,乘客总会觉得怪怪的。”
叶建兵同时表示,出租车上售卖商品一定要在不影响乘客乘坐体验的前提下进行。他表示,武汉绿动出租车公司将进行进一步了解和调查,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乘客意见,并在公司范围内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和规定。针对如何保证食品安全、贩售袋应该摆在哪个位置才能不影响乘坐体验、司机能否对商品进行推销等细节问题,都需要进行规范和责任划分。
武汉市客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市出租车管理规范中,并没有对出租车内贩售商品进行具体规定。但所有经营行为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许可,将调查相关企业的资质,并了解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