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年亏65万的项目,还有公司敢投标?真不是老板傻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管是线上互联网企业还是线下实体制造企业,大部分行业的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期,但是为了活下去,依然不得不应对着同行甚至跨行业的竞争和挑战。比如王伟所在的物流行业吧,王伟在国内一家知名物流公司工作,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公司第三方物流运输公司的日常管理和三方物流公司的车辆调配。在这里让他真正明白了,甲方项目在招标的过程中,所谓的多方维度参考,其实到最终只有一个:价格。价格下不去,乙方公司服务在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成为甲方公司的首选。
最近马上临近物流行业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自己所在的部门最近也进入了紧张的氛围。但是这个节骨眼上,大部分的三方物流公司的合同已经临近到期,公司的招采部门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招标工作,作为所在部门主要负责人之一的王伟也有幸参与了本次招标的评选活动。看着行业内的大小新老公司所报的价格,特别是新参与的公司,价格上一家比一家低,部分价格已经远远的低于市场的平均价。
价格作为唯一重要的衡量标准,其结果自然是新进入的公司完胜之前的老供应商,但是作为运营管理部门的王伟来看,对此结果却是忧心不已,特别是从未接触过此类业务的新承运商,一下子中标了近50%的项目,这对于王伟来说运营管理的风险无疑更大。
招标会结束后,王伟粗略算过一笔账,明面上该新承运商运营下来一年至少亏损65万以上,这还不包括日常的考核罚款。那为什么明明亏钱的项目还有人激烈竞标了?难道老板真的傻吗?对此,小编咨询过另一个行业的朋友,看看他怎么揭秘这其中的秘密的:
1.物流运输行业敢报低价者,首要的就是他的车辆运输资源比较雄厚,自有车队和自有司机多,在司机这项人工成本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2.规模效应。一下子中标多条线路,同一仓库始发的线路,可以大大的提升现场工人的利用率,运输最怕的车辆空置,转载不足,有多条线路可以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的调配,操作妥当也能节约不小的费用;
3.公司业务量不足,不接项目亏损更大更多;
4.乙方公司的销售人员,在承接申报项目成功后,拿到自己该拿的提成佣金,从而忽视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5.品牌。承接知名甲方公司的项目,可以在其他公司招标的过程中侧面的证明自己公司的实力。
作为外行,在听了几个朋友的介绍后,感觉行业的水还是很深,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