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咖乌镇论道,今年又爆哪些金句?


乌镇论道,大咖云集,观点交锋,金句齐飞。去年首届乌镇峰会上,互联网大咖们在论剑中爆出不少经典金句;经过一年“潜心修炼”,今年大咖们又抛出了哪些能让人脑洞大开的精彩观点?从12月16日下午起,“互联网+”论坛、“数字丝路·合作共赢”论坛、“网络安全”论坛、“数字中国”论坛、“互联网创新”论坛等精彩活动陆续举行,议题多达十几个。各个活动现场,嘉宾们精彩观点层出不穷,议题都与我们“地球村”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快来看看吧……
交流

如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
  我们希望“朋友圈”越大越好
现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诞生出越来越多垂直领域的新生力量,包括医疗、教育、旅游等几大领域,都产生了市值可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对于腾讯来说,我们非常尊重和敬重垂直领域很深度的耕耘。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诞生出来,对腾讯来说很多方面我们没有办法自己去做,所以我们都是在投资,在战略方面,在流量支持方面,希望能够团结更多战略联盟,我们希望“朋友圈”越多越广越好。
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
  网络攻击相当于网络核武器
当所有东西都被互联网连接之后,一旦出现非法攻击,它带来的灾难要比电脑、手机病毒造成的损失大很多。美国现在已经意识到,网络攻击是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当于网络上的核武器,如果整个地球空间大家没有一个公约,没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如果大家随便都互相做网络攻击,就可能带来不可预估的结果。在网络安全方面,中国也是网络攻击受害国,所以我们现在一方面要给国家建立更好的防止网络攻击的防御系统,同时加强全球信息共享,在全球防止网络恐怖主义。
光明网总裁杨谷:
  中国的互联网经验应传播到全世界
全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有四大是中国的,这说明在中国我们通过优秀的历史文明成果用来滋养我们的互联网,使得整个中国的网民蓬勃发展。从没有到有,如今我国有了6亿多网民,而且涌现出了庞大的互联网共同体市场。我想,这些经验不仅仅是中国的,也应该把它传播到全世界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我们要建立一个互联网的秩序
第一,互联网是一个机会。第二个观点,互联网是一个挑战。第三个观点,我们互联网的未来是什么。我们要建立一个互联网的秩序,像以前原始资本主义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破坏。后来,我们通过社会以及各方面的改革,使得原始资本主义转化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比较人性化的福利资本主义,这些变化都来自于改革。互联网的空间需要改革,这个秩序要重新建立。
碰撞

如何打开互联网创新的脑洞?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
  三五年之内无人驾驶汽车会很常见
会议期间我给习主席演示了百度无人汽车的路况测试,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处于领先。人工智能应用范围远不止无人驾驶汽车,我们9月份提出度秘,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跟一个应用进行交流。过去所谓工业化可以被机器所替代;现在你可以认为,所有简单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将来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驾驶工作是一个重复性的简单的劳动,三五年时间之内,市场上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变成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京东创始人、CEO刘强东:
  想吃石磨豆腐?京东无人机给你送
我希望有一天,能够让在座所有的城里人,每天家里如果想买豆腐,可以保证都吃到青石磨的豆腐。我们希望找一些农民,给他们黄豆,买大青石磨,甚至可以贷款给买小毛驴推磨,每天用京东的无人机把他们磨好的豆腐花15到30分钟送到城市里面去。再利用京东城市里面高效快速的配送网络,送到千家万户。
马化腾:
  未来谁能颠覆微信
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产品可以颠覆微信?这个问题非常好。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的QQ非常流行,但是为什么会创造出一个新的、和QQ非常类似但是又有颠覆性的这样一个产品呢?其实最大的根源在于互联网信息终端的演变。在过去几十年里,从大型机到PC,再到连接互联网以及连接互联网终端,从一个桌边PC演进到大家的手机。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每20年,终端的演变会对整个信息业态甚至对整个经济业态产生一个重大转变。我们在思考,下一代的信息终端会是什么呢?会是汽车还是穿戴设备?甚至比如说我们看到的AR、VR这种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可能我们未来会戴上眼镜通过视网膜投射来跟人、服务、设备连接,实现视网膜沟通。甚至我们可以想象,也许未来我们信息沟通是通过脑电波的方式,也许你戴着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脑电波沟通。当信息时代发生巨变,我们整个经济社会也将随之改变。
分享

互联网如何引领传统产业?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CEO
我们是做电器的,现在要把它做成“网器”。工业时代企业讲求的是“线性管理”,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追求“非线性管理”。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才能,就像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CEO(首席执行官)”。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
  做产品关键在于能不能打动人心
从商品稀缺到商品过剩,中国消费者需要更多的好产品。我们搭上互联网这班车,做产品关键在于能不能打动人心。能打动人心的产品不需要怎么推广,而且还会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via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