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四镇试点镇转城 去年温岭市泽国镇GDP达118亿


为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10年底,省里开展了首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临海市杜桥镇、温岭市泽国镇、玉环县楚门镇等我市3个镇位列其中。今年3月,路桥区金清镇成为第二批试点镇。
  日前,省政府批复了以上4个试点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促进试点镇转型提质和集聚集约发展。新一轮小城市培育序幕由此拉开。
  此轮小城市培育会有什么亮点,当地百姓会得到什么好处?前一轮培育成效如何?在由镇向城的转变过程中,它们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
  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转型提速,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10月16日,位于杜桥镇的盈昌集团有限公司一眼镜镜框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但操作工人只有20人左右。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滕大勇介绍,近三年,公司通过购买全自动花式铣框机、拼抖机等机器设备,加大创新力度,使制造眼镜的效率提高40%以上。现在,生产一副眼镜框时间不到5分钟,比之前手工制作节省了15分钟;年产量则从2010年的15万副增加到2013年的33万副,今年预计能达到42万副。去年,公司还申请了8项外观、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专利零的突破。
  眼镜产业是杜桥的支柱性产业,曾面临低、小、散的困境。“通过小城市培育试点,我们加大了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关停了300多家不符合环保等要求的企业,目前全镇眼镜制造企业剩600多家,并成功创建‘中国眼镜出口基地’。”杜桥镇常务副镇长金良献说。
  转型提速,不仅是杜桥眼镜产业,近几年,泽国的水泵、电机产业,楚门的阀门、家具产业,金清的机电、汽摩配等产业均加大了技改力度,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创建稳步推进,杜桥医化园区还成为国家首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试点镇的农业也得到高效发展,建成杜桥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泽国果蔗主导产业园、楚门小蒲田高标准果园等农业基地。
  据统计,去年,杜桥镇、泽国镇、楚门镇财政总收入均超10亿元,在全省15个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试点镇中占据三席;泽国镇GDP达118亿元,成为全省9个“100亿GDP、10亿财政”试点镇成员之一。
  统筹谋划,城市发展框架渐丰满
  金秋十月,站在楚门镇直塘村南边,向东远眺,一条8车道宽的大马路映入眼帘。马路上,货车、私家车川流不息。
  “这是楚门镇的城市主干道——红照路,它东到76省道复线,西连泽坎线,全长3.588公里,去年底通车。它的建成,有效缓解了玉环县港北片交通压力,解决了区域交通紧张状况。”楚门镇班子成员李鹏说。
2010年底,小城市培育试点启动后,他们加强了镇域统筹谋划,加快城市框架拓展,新增城市道路18公里,目前“五纵四横”的城市交通网络基本成型。城市核心区、居住区等城市功能区布局则进一步明确,建成45万平方米的品质住宅小区,新增5.4万平方米大型商场面积。
  据了解,近年来,泽国、杜桥境内的跨区域公路也相继建成,譬如,杜桥83省道复线工程、104复线泽国至桐屿段,有效优化了当地交通网络,拉开了城市框架。各地水网、电网、气网、垃圾中转站等城市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杜桥建成东部污水处理中心和1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工程,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0%,比2010年提高30个百分点。泽国安全饮水达标率为100%。楚门镇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100%。
  着眼民生,公共服务能力再提升
  10月17日下午,家住泽国镇龙泽河社区的钟仙林来到泽国镇行政服务中心,不到10分钟,就办理好了房屋契证,房产证5个工作日后就可拿到。
  钟仙林说,以前买房要跑到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来回要一天时间,现在家门口半天就可搞定。
  据了解,泽国镇行政服务中心2012年9月成立,目前设有建设、工商、计生等22个办事窗口,可办理379项审批服务项目。为加快审批进程,中心率先在全省实现温岭市、镇、村三级联网服务。
  着眼民生,小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再次提升。据市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我市各试点镇加大了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的资金投入,楚门镇建成投用省一级标准幼儿园、养老服务中心,辖区内的玉环县第二人民医院改造升级为省二级甲等医院;泽国镇在全省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数字化城管顺利运行;金清镇中心小学一期工程建成投用,金清中学列入省二级重点综合高中;杜桥镇建成文体广场4个,镇图书馆建成投用。
  与此同时,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优化,目前除金清外,其余三个试点镇均建立了就业保障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应急维稳中心、行政执法中心等小城市“四大中心”,它们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就业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台州四镇试点镇转城 去年温岭市泽国镇GDP达118亿

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这是实指标,也是硬指标。
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
去年温岭市泽国镇GDP达11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