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荡小学一地鸡毛盖因教育局执政水平低下。


迪荡小学落成,增添新校区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现在却演变为双方家长生撕的结局,分析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校舍,教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样两个校区一个是不收绿卡生,一个是绿卡接收。而两个校区又分属两个不同的学区,这里我就要问问教育局了,同样都是绍兴老百姓,同样都拥有房产,为什么你这碗水就端不平,把借读生,绿卡生放到哪个学区,学区的家长会高兴?迪荡的住户就一定比行知的住户高大上?还是你们教育局和世茂房产有猫腻?现在正是两学一做的时期,你们领导这作为配的上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如果你们要就近入学,按区域入学,那就彻底点,绍兴所有中小学全部实施,不要只在几个中心小学搞特殊,至于借读生和绿卡生,单独设置学校就读,喜欢读好学校就买房子迁户籍,做不到就乖乖的去制定学校就读。这样还会有家长闹吗?谁闹谁煞笔。再闹遣返。教育局既想求名又舍不得逐利才导致了这个尴尬结局,说你们执政能力低,认不认可?

中学就是东南西北各设一点收绿卡生,其余学校一概不收。

政策朝令夕改,留下民众互撕,这样的官员对得起胸前的*章么?这是两xue一zuo的表现么?

不要让两学一做成为笑话!!!!

小学也应该这样做。

很好的建议!

绿卡生怎么了?

来自我朋友“阿檬不萌”根据绍兴杂谈获取的信息源进行的整理,按时间线:
1.教育局内部会议决定行知整体搬迁到迪荡的新校舍,并让行知老师通知家长做好准备。
2.迪荡某房地产商为了让自己的房子增值,出面运作疏通,把自己公司旗下原本不划入新校的房产改为划入新校。
3.教育局因有额外生源产生便决定不再把行知并入新校。
4.教育局在没通知已明确搬迁的行知家长有所变化的情况下直接发布学区公告,推翻了原定计划。
5.行知家长反弹,抗议教育局出尔反尔。以房子也在迪荡但已入学行知的家长为首。
6.教育局自知理亏,重新考虑决定,并进行行知内部投票安抚行知家长,示意仍可并入。
7.迪荡新将入学家长反弹,抗议教育局出尔反尔,拒绝行知并入。
8.教育局因先后两次出尔反尔无法平息事态,采取鸵鸟战术。行知方的人去闹就说准备搬迁,迪荡方的人去闹就说没有明文通知。

最初的方案不是很好嘛,行知和迪荡两学区合并,原行知校区整体搬迁,类似于成章小学和塔山小学,相信迪荡家长无话可说,结果事件转折点出在何处?

不是应该有专门针对绿卡生的学校嘛?以前的一中不是也有专门针对新疆学子的教学区域和方法吗?

现在还差一波没闹,就是即将新入行知的一年新生,家长赶紧行动起来,你们是最亏的一方了,期待你们拳打迪荡新生脚踢行知老生

如果我是行知新生肯定也要*****了,就东双桥社区和八字桥社区怎么撑的起一个学校,这里早晚要被民工子弟攻占,就像兴文桥小学,就彻底做了民工子弟学校,原学区划入北海和蕺山。

在于行知小区并不拆除,在于之前教委公布时明确回复说行知不搬迁,迪荡只招一年级,更在于教委是在行知家长反抗了以后所做的一些行为举动

只能说人性都是自私的,谁也没有必要说谁。
有孩子在读书的,肯定希望花少一点的钱读比较好的学校。
对于花了钱的,肯定是想保证自己小孩的利益不受侵害。
不是说看不起绿卡生什么的,或者会说这样的话的也是自卑心作祟,其实压根就不存在。
我记得当年我们也有借读的同学的,但是说好的教育公平其实大部门都心知肚明。
世贸房产也好别的房产也罢,就跟我们去买学区房同样的道理,都是希望孩子能有个好一点的学校可以读。很多买房子的人其实也是农村户口的,但是为什么要买,我想理由很清楚了。
所以原谅我们各自自私吧

说的好!

教体局是是做了可行分析,没有合理解释,所说的可行性只不过站在名声的角度考虑,但行知新一年级的想法,迪荡施教区2到6年级过度生的想法,还有新校舍后续会不会影响健康等等,都没做好考量,水平有限

为什么八字桥社区的有房产的老绍兴人的子弟只能读行知小学?现在市区人那还有这么差的学校,没有操场,没有音乐教室,这样的学校明显不符合办学标准了!

看许科长的讲话就知道了极其有限尘归尘土归土 行知归行知迪荡归迪荡 本就是两个学区 非要混为一谈何苦来哉

为什么山区还有些孩子没的读书?为什么别的学校也旧了却不能搬,为什么边区高考分数清华录取只要200多分,浙江要700,资源有限,怎么能偏颇,按照现在公认的制度是最好的,否则都乱了

出在行知并没有合并还照常在。

看施教区文件,八字桥社区和东双桥社区的属于行知范围,但同时也是迪小范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去行知或者是迪小就读,所以这里的哪个一年级新生会去闹?关于行知校区的师资和校风,我觉得没有就读过的人也没资格去评论,但外在硬件条件大家都能看到确实是跟不上时代脚步了,这样的老校舍迟早慢慢会被时代淘汰。

对啊,让他们也去闹,说要一起并入,看教育局怎么办?

其他搬迁,只留一年级新生就太可笑了!

楼主没有搞清楚事情原委,迪荡小学和行知小学两个是不搭嘎的施教区,迪荡小学不是行知的异地重建,两者的关系是都是属于一个教育集团,还有就是原迪荡住户有在行知借读,其他没任何关系,如果行知家长要求去北海请问北海那边会不会跳起来,一个道理。况且迪荡小学在开始的时候的宣传不是这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宣传行知整体搬迁,迪荡住户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反应

而且要求搬迁的家长的依据就只是老师通知他们,没有教育部门的正式文件,还有所谓的学校破旧,而迪荡住户的依据是2016年6月20日教委发布的学区和多少年来实行的学区制度,请问哪个更站的住脚?

楼主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