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河机器人”水里转一圈,半小时“吃”掉一池塘垃圾
8月19日上午,在诸暨市浬浦镇政府附近的一个池塘边,黄建富将一块大型的太阳能板放在水中,一打开按钮,太阳能板下面的孔洞内就形成一股湍急的水流,把水面的垃圾都吸进连着孔洞的垃圾网袋。不到10分钟,塑料、水草、菜叶等各种垃圾就装了满满一袋,被拖上岸运走。
“一口五六十平方米的池塘,过去打捞各种垃圾需要半天到一天时间,现在有了这种高效设备,半小时就能搞定。”诸暨浬浦镇政府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赵立港向记者介绍说。
这款“扫河机器人”诞生不到一个月时间,是浬浦农民发明家黄建富和浬浦镇农办工作人员邢栋材两人发明的。
浬浦镇13个行政村共有90多口池塘,其中30%的池塘没有活水来源。为了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镇、村干部动了不少脑筋。邢栋材介绍,有活水来源的池塘,村里都配有保洁人员,只需隔段时间打捞水面垃圾就行;对于没有活水来源的池塘,只能不间断地更换水体来保洁,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高温天气下,一般一星期就要换一次水,每换一次水的费用就要1000~2000元。”
一开始,邢栋材经常为解决这个难题而发愁。今年7月份,黄建富在微信群里晒出自己发明的太阳能自动喷泉,邢栋材突然想到了,能不能让黄建富发明一套设备,让没有活水的池塘也能改善水质。
两个有想法的人一拍即合。黄建富凭着自己多年对太阳能和电机产品的研究,很快就试制出一套简单的水域垃圾收集增氧循环设备,原理是通过水运动产生强大吸附力,在吸走垃圾的同时提高水体含氧量。第一次下水试验因为动力不足,效果不明显。随后两人又作了几次改进,把太阳能板的面积增加到2平方米,电机动力达到300瓦,再次试验,效果十分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由太阳能板、电机、垃圾收集网袋、增氧装置等配件组成的水域垃圾收集增氧循环设备,不但能迅速清理水中的垃圾,还能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目前,这套设备已通过诸暨市科技局申报发明专利,同时将投入批量生产,浬浦镇那些没有活水的池塘,水质改善指日可待,这套设备还有望在诸暨推广。
好聪明的人啊
确实提高了不高效率
诸暨人聪明!
吹吧,吹吧。。。。
它拉在哪里?
费用多少 本来一个人可以打捞的 现在需要两个人抬这个东西 外加一辆车 还要跟一个工程师 我只能呵呵
本来牛车独轮车只要一个人可以驾驶的,后来火车需要司机、烧煤工、检修工,还要跟一个工程师 我只能呵呵
后来航空母舰需要N个司机、N个轮机手、N个大副二副、N个检修工,还要跟一个团队的工程师 是不是更只能呵呵了
大大地吹吧!目测这二块光伏板功率300W左右,带动24V电机还得二个蓄电池,续航时间大有问题
只能说是儿科玩具
捞捞水面浮萍菜叶还差不多
乱扔生活垃圾的习惯不改,靠捞不顶事
能吃水草不?
聊胜于无的玩意
不错的发明,能长时期无人值守运行吗
支持一下支持一下
如果真是这样 科幻片在放的这个世界也会实现
66666
这好像不现实吧,照楼主描述,这捞垃圾的机器实际也是很小的,这么多垃圾放在水下面拖着,那阻力是相当大,这块太阳能电池根本吃不消,装样子罢了,,再说用遥控指挥还是用人工智能?
科学就是科学
越来越先进了。
可以参加央视我爱发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