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动山村:农旅结合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2017-06-15 恩阳区关公乡人民政府
葱郁郁的果树排列整齐,清油油的脆李坠满枝头。近日,记者走进恩阳区关公镇骡动山村的脆李产业园区,虽然还没到果实成熟的季节,但凭借着独特的田园景色,这里每天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今年50岁的谭诗林,是当地人,在山东打拼10多年,小有成就。2013年,回到骡动山村,流转了400余亩土地成立林强李子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脆李种植。
“为了让村民获取更多、更大的效益,我们合作社采取了保底分红、土地流转、反承包等惠民措施,既把产业发展起来,又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谭诗林说,村民们在园区主要是有四笔收入,一是土地流转费,二是务工收入,三是入股分红,最后就是返承包费(合作社把土地交给村民管理,一亩800元,在务工费之外)。
“现在我一年最少能收入2万多元。”村民苟建华说,他家流转4亩土地种植脆李一年2000元,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每天80元,年底还有分红和返包费。
产业园区渐渐步入正轨,如何转变产业园区的发展结构,让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多模式发展的现代农业,成了谭诗林和村干部最关心的问题。
“只发展农业,产品过剩,找销路就是一大难题。” 谭诗林说,目前,乡村旅游是国家扶持的重点,农旅结合就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2016年,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川旅负责人相中了骡动山村,决定在该村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骡动山村靠近恩阳机场,处在旅游环线内,同时该村也进行了两到三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具备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川旅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波说。
产业园区走农旅一体的发展之路,村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了。有种观光农产品的,有出售有机蔬菜的,有种花养草美化环境的。今年60岁的村民马光太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和李子果园的效益越来越好,我现在也想学学别人,办了个农家乐,让旅客们来了既有耍的,又有吃的,还有住的。”
该村的农旅结合模式不仅盘活了原本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更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模式,让传统农耕模式逐步向现代农旅模式转变。如今,骡动山村已成为全镇脱贫致富的新样板。
“近年来,我镇以协调创新绿色为发展理念,以壮大特色产业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为突破口,结合地理海拔等因素大力发展葡萄、猕猴桃、脆李、优质柑桔、芦笋等主导产业,让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关公镇副镇长曹冠军介绍,该镇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鼓励各村积极探索农旅发展模式,目前已建成乡村旅游业示范点8个。
关公镇“农旅结合”发展模式在恩阳区并非一枝独秀。近年来,该区以脱贫攻坚为主线,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抓手,注重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目前,已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建成旅游扶贫示范村6个。今年,全区还将创建8个旅游扶贫示范村。
来源:人民网
成熟了,就来耍,就来吃,这种地方安逸
说个价格噻,多少钱一斤。
本地李子就是好吃
支持类似产业+合作社模式,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真真切切为百姓做实事,办实事。
前几天我在广州这买的家乡四川李子18元一斤
吃起好酸,去年也买个家乡四川李子好像是20元多一斤,
去年买的蛮好吃的!那时我还打算叫家里人收几吨空运过来!
怀念小时候我家的几十颗李子树结的李子好脆,好甜,吃起来是安逸!小时候李子树还给我家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晒成李干买)几十年在外没在家,李子树都被人家砍了烧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