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下西汉时期的地图,这个地图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也是这方面最权威的资料。我们引用的地图大都选自这部书。从这个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地图上标注的最低的行政区划是县一级,没有标注金乡侯国。这就说明,金乡侯国在当时只能是县以下的单位了。所以,现在一听“金乡侯国”,大家可能就认为金乡当时应该很大,其实正相反,叫金乡侯国的时期,正是金乡区域最小的时候。大家看一下地图(图二),图中蓝色虚线有两个区域,下面的大的区域是当时的东缗县,上面的小的区域就是金乡侯国。金乡侯国的位置现在来看,大约在金乡县的北面,嘉祥县的南部,面积大约是500平方公里,比现在的金乡县要小三分之一。
前面我讲了,刘不害封“金乡侯”是在公元1年,8年后王莽篡朝。这一时期非常混乱,金乡的区划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也就是说,从公元9年到25年这段时间,现在还无法做详细的考证。
金乡正式建县的记载是公元25年,也就是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的东汉初年。看下这一时期的地图(图三),图中蓝色虚线就是当时金乡县的范围。这时,金乡县的情况和之前金乡侯国的情况基本一致,位于现金乡县北面,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治所在现在的嘉祥县阿城铺村。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金乡既然以金山得名,为什么不叫“金山县”或“金县”呢?为什么在“金”字后面还要加个“乡”字呢?
其实,在西汉末到东汉初的这个时期里,“金乡”还有一个并存的名称,就是“金山乡”。或者说,金乡县在当时也叫“金山乡”或“金山县”。关于这段历史,可以从济宁发掘的任城王墓中的文物看出来。
在济宁北郊有九个土堆,俗称“九女堌堆”或“九米堌堆”。其实,这是一座汉墓, 由于破坏严重,1992年济宁市文物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专家研究认为,墓主人是汉任城孝王刘尚,墓葬年代上限是公元79年,下限是公元93年。汉任城王墓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黄肠石,绝大多数黄肠石上都有石工留下的地名、人名题刻。从裸露在外的题刻看,黄肠石是砌墓用的条石,来自东平、任城、山阳、梁国的十几个县,其中就有山阳郡的金乡县。根据题刻中经常出现的人名估计,黄肠石大约分属50余位石工及其属下。他们将石料刻好后,按要求还要在石上刻下地名和人名。地名多用郡国名或县名,用县名的比较多,县级以下的地名没有出现。
这些题刻有一部分与金乡有关,如“金乡马初治”、“金乡韩光”、 “金山乡峦和石”、“金山乡吴伯石”(图四)。
说到这几块刻石,在这里插个题外话。大家仔细看一下第一块刻石,注意看一下第二个字,这个字是“乡”。再看一下第二块刻石的第二字,这个字也是“乡”,是繁体的乡字。这两个字完全不一样,第一字非常简单,是繁体乡字右边的一个偏旁。不要小看这个变化,这说明,在当时已经出现了简化字,而且这个简化字出自一位石匠之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汉字的演变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拘泥守旧的官样文化演变来的,而是千百年来广大的老百姓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的结果,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简化字。所以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叫“人民创造了历史”。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我们前面讲的汉碑的重要意义。
话题再回来。在这些关于金乡的石刻中,地名多数为“金乡”,少数为“金山乡”。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金山乡”和“金乡”是不是同一地方呢?
“金山乡”不可能是“乡”一级的行政区划,因为所有的题刻中最低也是到县这一级。况且,当时周边地区也没有这么一个县。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就是“金山乡”是和“金乡”同时并存的两种说法,都是指金乡县。
所以我们说,在开始设置“金乡县”的一段时间里,“金乡”和“金山乡”、“金山县”等说法并存。以致于在至少50年之后修建任城王墓时,仍然有人把“金乡”称为“金山乡”。而任城王墓的“金山乡吴伯石”、“金山乡峦和石”等就是佐证。
那么,在“金”字后面为什么还要有一个“乡”字呢?这个“乡”就来源于前面讲到的“金乡侯”。这首先要介绍一下汉朝封列侯的情况。
西汉的“侯”很大,是仅次于“王”的爵位,大体上相当于县;东汉的列侯就比较小了,分为三级,即县侯、乡侯和亭侯,其受封的面积分别为县、乡和亭。乡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亭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我们都知道,关羽曾封为“汉寿亭侯”,就是侯的最低的一级。当然,亭侯的封地虽然很小,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刘不害被封的地方叫金山乡,所以就被称为“金山·乡侯”。当时,官方的叫法通常只取地名的第一字,所以称为“金·乡侯”。到后来王莽篡朝,“金乡侯”免了,但“金乡”这个名字还是保留下来了。到东汉初年设县时,于是就直接叫了金乡县。
说起金乡的名称,其实还有一个简称,就是“金县”。这个名称在以前还比较流行,40岁以上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情况。当时,老百姓赶集就常说成是赶“金县”去。这个名称在《金乡县志》、《济宁直隶州志》也出现过,一般是在列举周边县区的时候出现,这时通常只取各县区的第一个字,金乡就简称金。
在整个东汉时期,我们金乡这一带的区划基本没有变化。当时的金乡县的区域不在我们现在这个位置,而在现在的嘉祥县南部,那么现在的金乡县在当时叫什么呢?当时叫东缗县,治所就是现在的金乡县城,面积也和现在差不多。东缗县的区划情况从秦朝设县开始一直到东汉都基本没有变化。唯一的一个变动是,在东汉初年,我们这里还封过“东缗侯”。
据《金乡县志》记载:“东缗侯,冯异之子冯璋,汉世祖封。”汉世祖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冯异是刘秀的开国大将。冯璋是冯异的长子,建武十三年即公元37年,被改封为东缗侯。这时,东缗侯的治所不在东缗城,而是在现在的卜集乡,也就是在缗城堌堆一带。汉明帝永平(公元58到75年)年间,冯璋改封到别的地方,东缗侯就废除了。
总之,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设置金乡县是从东汉初年,也就是公元25年开始的,隶属于山阳郡。到现在已有1986年,接近2000年。所以我们说金乡是“两千年古县”,确是名符其实。
现在还有人说金县好吧,40岁以下的也说
砖家有一点可能不知道,在嘉祥南,金乡西有一个金山,就是海昏侯刘贺的墓。
金县,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