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线下体验式服务大量锐减,网络购物成为主流,随着5g技术运用普及,网络购物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主播带货,往往是一些设备,一个平台就能销售,成本低效益高,知名的主播如李佳琦、薇娅更是一秒销售额破亿。在这样的经济效益驱动下,一大批名人、网红纷纷当起带货主播,不少产品成为“秒空”爆款而脱销。星旗直播乐趣更多,闲暇之时可以来看看哦!!
不同于以往的电视购物、广告宣传,需要备案审核后再播出,网络直播带货具有即时性,带货直播只要得到商家许可即可开播销售。不管是主播的资质、直播内容、直播商品都没有经过备案审核,存在极大的风险。
01主播素质良莠不齐
带货主播大多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商业培训,也没有经过演艺公司筛选和监管。带货主播们直播过程中传达的思想、价值观有好有坏,品质良莠不齐。随着带货直播平台的兴起,部分污点艺人也公然在直播平台上“露面”,博取眼球。拥有千万数量粉丝的主播,其言行具有极强煽动力,而粉丝中包含大量的未成年人。近年来随着带货直播的竞争越来越大,不少带货主播炒“人设”、炒话题,引发粉丝网络骂战,扰乱平台秩序。
02直播内容虚假
大部分的直播内容、宣传产品没有经过筛选就发布,难免有美化、误导、甚至是虚假的成分。近月,就出现了带货主播推荐假货、主播存在“欺诈”的情况。
“oh
my
god”、“买它买它”等口号成了万千少女的噩梦,直播平台上常常通过叫卖、互动、限时降价、限时打折等制造紧张气氛。正如“口红一哥”李佳琦被称为“人间唢呐”,直播间往往通过主播大声叫卖,网友热烈讨论,刺激消费者冲动消费。就事论事,如果是正常的制造气氛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用非正常商业手段就应该取缔。
(1)带货直播背后有团队,直播剧情堪比大片。很多带货主播的视频内容都是经过团队策划、聘用演员、精心剪辑的“作品”。主播为了控制节奏,经常会提前设置一些剧情。例如商品上架过程中,商家故意设置错了价格,118元设置成了88元,或是商家连麦故意口误报错价格。这时,主播替粉丝砍价,商家一直不同意……剧情最终都是商家让步,挥泪吐血只放有限名额。不知情的消费者果断抢购,心中还窃喜自己独占了便宜。
(2)带货数据注水,好评造假。在某些平台,刷粉丝量、评论量、转发量、点赞量、浏览量、观看人数、直播间互动人数等数据,虚构平台数据已经成为产业链。某些主播的宣传海报经常可以看到一场直播几个亿的销售量,这背后不乏刷榜等自我炒作。尤其是一些平台约定七天之内退货,更为这种炒作创造了空间。
(3)主播带货价格无法查实。在带货推销中,主播宣称的买一赠n、最低折扣等口号很难经得起检验。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平台售价相差甚多。直播平台审核机制最多只能判断视频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规范,难以判定视频里的商品是否是正常价格,如果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是否可能涉嫌是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