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是一只初高中数学老师。每天清晨5:00起床,每天会发一篇儿考试提分方法,或青春期孩子教育总结,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
快闪开,老司机欧巴杨又要来说大实话了。。。。。。纯属老杨个人观点,不特指某机构
这几天看了篇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的编辑李朝飞的文章,题目是《中国式马拉松:商业驱动下的愚昧狂欢》
老杨看到分析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的补课班、培训班、课外辅导班不就是这个思路吗!!!
一、高压的升学压力和时髦的学习氛围在中国,对于绝大多数中产及以下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一定跟升学相关,幼升小、小升初、中高考和留学,哪件事儿都是家庭的大事,民间甚至流传人生三大事儿是:高考、就业和婚姻。
大部分家庭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为了孩子的未来,把大量的收入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这就给了各种教育机构赚钱的机会。20世纪90年代火过一波“珠脑算”,不久之后英语教育【比如李阳疯狂英语,哈哈哈哈。。。。。】也空前绝后的火,在不久之后“奥数”杀入了人们的视野,而一直到今天,各种补课班的火热都是在这样的升学压力和学习氛围下促成的。二、焦虑脆弱的家长需要“承诺”教育培训市场火爆的今天,虚假宣传、坑蒙拐骗、霸王条款等问题越来越凸显,教育培训类纠纷激增。《201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教育培训类投诉1644起;《2016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教育培训服务投诉已增至2626起,增加近六成。“高端”、“钻石”、“私人订制”、“vip”、“保过”、“签约”等等,这些词汇勾引着家长,不断的松动她们消费的神经。他们刺中了家长的爱孩子的痛点。抓住了家长的侥幸心理,“说不定人家有内部资料”,“说不定有秘诀”;他们抓住了家长在高压竞争下的脆弱,用空白的承诺接管了家长的不安。
三、这样的事儿离大家很远吗?这样的商业思维不难理解,甚至随处可见。比如,高考刚结束,不少培训机构从密集的自主招生考试安排中“见缝插针”,利用高考结束后和自招开始前之间几天甚至一天的时间,打出自主招生考前“突击式集训”的牌子,收取高额培训费,有的自主招生培训机构考前1天培训费用甚至高达近7000元。比如小升初牛校要考试,不少机构开始了所谓“目标班”。目标班本没有错,做做真题刷刷题型是完全有意义的,正常价格的目标班上一个也就够了,但对于家长,这些无法满足。家长希望的不是上课,是考上目标学校,所以那些高价目标班就显得那么“需求”,去年某校复试前,在五一广场步行街某大厦内,就开设了6天8000块钱的“天价目标班”,打着在校老师的旗号,不少家长心里知道这东西基本是骗人的,但依然选择缴费,这种心理也很好理解,“我担心孩子因为这几千块钱遗憾一生啊,你看xxx都报了”,真的拦不住。再比如更狠的,某小升初培训机构,在宣传语上打出了“用签约保名校,用签约保分数”的口号。一年2万8。承诺,如果到时学生没能进入重点中学,会退还一半的费用。机构老师对家长称,这个班和学校有关系,等于是学校的老师或领导出来弄的。培训机构先把学生在内部进行一个划分,成绩好一点的进入所谓的保过班。据一位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因为“保过班”的名额非常宝贵,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进入,培训机构要先对孩子进行水平测试。测试合格了以后,才能跟保过班签约,选择目标校。进了保过班之后,怎么能保证100%进入目标校。这是很多家长最关注的,但也是培训机构最讳莫如深的问题。一些“保过班”的说法是,孩子进行的是“定向学习”。所谓“定向学习”就是知道学校点招的时候考什么,可以搞到“点招真题”。而且如果孩子成绩实在不行,或者点招考砸了,家长只要再交一笔额外的“特殊服务费”,保过班就可以帮家长弄到“共建名额”,进入一流市重点。
但事实并没有这么完美,学校并不是什么孩子都要,每年这些“保过班”真正过的,要不就是本身水平就够根本不需要交这么多钱的,要么是极少量幸运的被“保过”的,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而退费真的那么容易吗?“中考保过协议班”打的就是概率牌,辅导机构肯定是稳赚不赔。中考本身就有一定的通过率,保过协议班的学员肯定会有学生通过,而这些通过学生的天价学费就是机构的保底费用。一名保过班学生的费用相当于十几名报名普通班学生的费用,有一个通过,利润就很高。况且,学生少,也容易管理,教学成本也相应低了不少。还有一些“保过班”打的是“现金流牌”、“理财牌”
这些“保过班”少则十几二十万,多则三十五十万,退费到没有很难,但这么多钱放到机构少则1年,多则2-3年,几十个学生就可以造就庞大的现金流,最后上岸1-2个学生也可以自圆其说,机构老师有一万种说法告诉你你的孩子成绩多么不堪,退费的时候也会收取几万的服务管理费,失落的家长大部分都选择认命,反正大部分钱回来了,孩子没上去也定局了,就这么地吧。
你看,这样的商业思维并没有很高级,但屡试不爽。四、谁来终结这样的愚昧狂欢?说实话,这些机构的手段都行走在法律的边缘,你要说违法,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你要说合理,事实摆在眼前。
但关键是,孩子已经被耽误了,这些钱跟这个比起来,真的不值一提。
正确的报班方式:找错课外辅导,亏的不只是钱,可能影响的是孩子一辈子(转给所有上课外班的家长)
老杨经常对家长说的,家长必须承认这个事实,不论是小升初还是中高考,一个孩子能否进入一所一流学校的核心问题,老师的努力+孩子的努力+家长的付出+孩子的学习能力。功劳不全是老师的。。。。而不是报了一串机构的班!!!【没必要,真的没必要,特别是小六、初三的下学期,我真见过家长一门学科找两个老师 “双管齐下” 】
套路那么深,坑的那么认真,杨老师要回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