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前几天刚刚手撕了一个代理人的套路,但绝没有黑代理人的意思,个人代理作为保险公司的三大渠道之一,在两地的保险市场都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优秀的代理人也层出不穷。
这样有人就问我了,说了这么一大圈,到底哪个渠道买是最好的呢?
我需要重申一遍,保研社本身不销售保险,所以也不带任何立场,像哪种渠道最好这种站队问题,实在是无法回答。加之两地保险市场如此巨大,中介也是参差不齐,无论用怎样的事例都是在以偏概全。因此,我打算以我有限的知识,谈谈我对三个渠道的了解,供各位参考。
由于需要做到说明完整,本文会很冗长,想看结论的直接看红字就行了。
在内地的分类中,无论哪种中介,都统称代理人,指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代办保险业务,并依法向保险公司收取代理手续费的个人或者单位。在内地目前可以分为专业代理人、兼职代理人和个人代理人三种。
当然,这三个词并不是你们想的那个意思:
专业代理人,指专门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公司,除了代销保险,还有协助保险公司进行损失的勘查和理赔等功能;兼职代理人是指受保险公司委托,在展开自身业务同时,用专门的设备和人员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公司;而个人代理,则是为保险公司进行代销,并收取佣金的个人,也就是我们将要介绍的“代理人”。
在目前保险公司的编制下,核保、精算、理赔、客服等工作人员属于“编制内”,叫做内勤,他们跟保险公司签订的是劳动合同,手续齐全。但是这类人员是没有保险销售资格的,就算找他们买,也是转介给另外的代理来负责,他自己是没有佣金的。
而向我们推销保险、签单的,就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属于“编制外”,叫做外包。这类人员跟保险公司签订的是劳务合同,公司的很多福利都享受不到,理论上也不受公司内很多行政制度比如打卡等的管理。但实际上,在业绩、出勤这些方面,很多保险公司都会以正式员工的要求管理;但到了要交社保等福利环节,又会以代理人不是保险公司员工为由拒绝。
代理人可以代理多家保险公司吗?
根据内地相关法规规定,个人代理人是不能同时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的。在香港的话,名义上可以,但是要经过上一个保险公司的同意,等于不行。
由于只能代理一家公司的产品,让代理人来帮你做产品对比肯定是不靠谱的了,各位消费者还是要自己做好功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多家公司的代理人,听他们互相吵,自己从中辨别。
顺便再给大家爆一下代理人一个常用的套路:跟客人说自己家的重疾险、储蓄险好,但是医疗险和意外险不太行,可以找别家。其实真相是,医疗险和意外险的佣金更少,而且理赔频发,相对油水少。这样可以把肥肉吃了,又可以显得自己客观。
代理人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之前说到,代理人跟保险公司签的是劳务合同,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编制内”,那么代理人的晋升渠道如何呢?由于每个公司规定和管理方法不一样,细节有很大差别,在此仅以某个代理人团队很出名的公司为例,说个大概:
公司是有很多个代理人团队的,而团队内部再按总监-经理-主管等的架构分层。代理人在加入的时候先隶属于一个团队,而在过了试用期之后,就可以自己招人了(术语叫增员),当通过测试之后,招募进来的新代理人将隶属于自己,他签的单自己也有会管理抽成。
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套路了,不断增员,团队变大,业绩上升,然后向公司申请更高级别的位置,当做到一定级别的位置,就可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团队。由于每签一单,上面的管理层都有管理分成,团队的最高层即使什么都不做,都会有不错的收入。
是不是感觉到熟悉的味道了?
实际上,很多人发现了自己签单来钱不如收管理提成快,所以大力发展下线。但是代理人的待遇其实是很差的:营销员队伍中无社保的人数占比为42.05%,大多数无底薪,人均年收入仅万余元,远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很多新加入的代理人在做完自己身边人的生意后,由于无法继续开单,只能离开。
2011-2013年,全国有508万人次加入保险营销员行列,同时又有502万人次流失。这种“铁打的管理,流水的销售”导致的问题就是销售人员短视,为了开单不择手段,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问题。
从大数据来说,如果想你推销保险的那位代理人刚从业不久,你的保单是很可能会换人接手的。更重要的是,在无底薪福利、高业绩指标压力下,要让代理人能公正客观为你做好服务规划、挑选合适的产品,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
找代理人买会更便宜吗?
不会。
之前提到过,只要是一样的产品,计划书统一都是由保险公司公司出具的,无论是哪个渠道,价格和条款都是一样的,区别只是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的佣金可能不同。
有些客户可能会觉得,经纪公司则是以公司身份收佣金,而代理人是以个人身份收佣金,会不会少一些?因为我手头没有详细的数据,所以不好下结论,但是由于上面说到的代理人层级制,代理人渠道需要的佣金未必比经纪公司少。
那么又有人问了,他们的佣金到底有多少呢?
详细的说不了,不过一般来说,顾客只要前两年退保,保险公司都是亏钱的,所以退保率在保险公司那儿是很重要的考核指标。
有代理人推别家公司产品是怎么回事?
个人代理原则上只能代理一家公司的产品,但是也有个人代理会跟保险代理机构私下合作,卖别家公司的产品,这时候签单的实际是代理机构,个人代理仅起到媒介的作用,俗称“飞单”。“飞单”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机构给的佣金更高,或者自家的产品满足不了客户需求……不一而足。
这种行为原则上是不允许的,但是也没办法监管,毕竟没规定代理人不准介绍别家公司的产品。我个人对这种行为也是持中立态度,只要客户知情的话,也并无不妥,毕竟无论什么渠道,价格都应该是一样的。
成为代理人门槛高吗?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心里都有答案,然而我还是抱着严谨的心态去求证了一下:
以前想成为代理人是要通过代理人资格考试,才能持证上岗。后来在内地统一取消了,现在想成为代理人只需要通过保险公司内部考核就行了,难度跟考驾照的科目一差不多。
小编也靠关系找了一些高层问过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你看现在有些代理人的素质,这问题需要回答吗?”
由于门槛低,流动性又高,注定代理人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想要找代理人去买的话,最好能够找多家保险公司进行比较,尽量找从业时间比较久的代理人,一定不要懒,自己做足功课。
当然,如果那个代理人是你老铁、死党,他要是坑你你有办法弄死他,以上的结论统统无效。
作者:howl 编辑gee
本文版权归保研社inr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