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龙湖、绿地等的4位地产大佬首次集体发声,地产下半场必须这么干!

虽然增量开发的市场每年依然有十几万亿的规模,但已越发成为寡头的游戏。即便开发的巨头也开始涉猎存量市场。如何做大存量规模,如何运营创造利润?
近日,地产创新研习社第十一期活动在北京举行。
绿地集团谢雨、中城新产业创始人刘爱明、龙湖冠寓总经理张智聪和自如ceo熊林重磅开讲(演讲顺序排序)。明源君提炼了演讲中的精华部分,让大家一睹为快。
绿地谢雨:想用产业来圈地的房企,其实是跑不掉的,因为地方政府很聪明
▲绿地集团谢雨
1、最近曝出的房企违约跑路和裁员的消息众人皆知,说明我们的行业遇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如果继续按照原来的模式做,生存就会受到挑战。
2、绿地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做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提法是这两年才有的事情,大家都还在探索和实践中,只不过绿地做得比较早,15年前就开始了。
3、很多传统的产业区域,人口在逐渐的流失,产业在逐步的没落,这些地方政府强烈的希望导入新鲜的人口,导入高端的人口,导入新兴的产业拉动地方经济。
4、上海静安区非常有钱,但他不是靠卖宅地,因为它非常小,它的钱主要来自于南京路上那些写字楼,静安区每年上缴10亿级别税收的写字楼非常多。高峰期,仅恒隆广场一栋写字楼,一年就上缴30个亿税收。
5、做政府想要,市场需要的,这是绿地的理念,没有市场需求的的事情,一定不能做,因为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没有市场需求企业是会死的。
6、大城市政府是很现实的,现在没有税源,你就要迁出去,等你有了税源的时候再回来,每年能纳多少税,算的非常清楚,少了就不要来。
7、杭州或者浙江的政府官员尝到过互联网经济的甜头,他们是具有眼光的,相比税源,他们更关注你能不能把这个行业所有顶尖的人才聚集到他们那里,至于这帮人能不能创税,能不能赚钱,他们自己搞定,他真正能够想到企业要什么。
8、一定要有足够的人,一个地方的商业才能够开起来,才有足够好的医院和学校。这就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你要有足够的时间去熬。
9、怎么做好特色小镇?拿对的地,匹配产业资源,还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拿到对的地是一切开发的根本,地拿对了就事半功倍,拿错了地也只能做到60分活命,拿到对的地很快就能尝到甜头。
10、开发和运营的基因是不同的,一定要先做整体的策划——如何进入,如何做好内容,财务如何退出等,都要做一个初步的沙盘推演。
11、聪明的人也要去做点笨事情,从笨的事情上面学点经验,大家都聪明,到最后就没得玩了。
12、到现在为止,绿地花桥特色小镇创造税收最多的是整个花园办公区域,是产业聚集的地方,入驻率超过95%,当年建设的时候根本没想到。小镇的成长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不是我们一开始计划好就可以的,一定是在成长的。
13、大家一定不要想,我用产业来圈地,完了就跑,跑不掉的。你赌不起,赌不赢,地方政府非常聪明,你跑不掉。
14、一个地方,多产业的生态圈更容易产生跨界的边际效应,更容易对未来产生正向的影响……
15、过去的农民工现在已经没有了,农民工二代是不会干农民工的,所以产业不仅仅是需要大量的人,而且还要是人才能够匹配这个产业的发展才行,没有优秀的人才,产业根本不能生存。江南这一带,丝织行业一定是可以的,因为那里的每个蚕农,脱下农装就是工人,你让他做丝织,每个人都是可以的。
16、绿地花桥特色小镇,其实是承接了上海的产业转移,以及产业工人的外移,有了这些东西才有产业,一定要有人!
17、武汉光谷产业发展得非常好,崛起的速度超过了上海的成熟开发区,为什么?因为上海为了解决交通,解决城市病,把很多大学分散开来,都扔到边上。以至于上海同一个学校不同校区的男女生谈恋爱都是异地恋,还怎么创业,怎么获得彼此智慧?光谷15所大学在一起,是人才爆发的地方,就像爆米花,出来的都是人才,这个地方干什么产业,创新都容易成功。
18、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的核心资源,即使是文旅小镇也如此,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运营能力就是核心能力。
19、整合资源是房企的特长,开发商能够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到一起,可以集约到全国只用一种材料,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希望房企去做特色小镇的原因之一。
20、绿地在集约产业资源上用了什么方法?股份合作,收并购,比如收购汽车,跟学校共同成立公司和平台,把别人的资源变成我们可以使用的资源,有些技术很先进,但是到落地还有距离,需要有平台,有资金去推动落地。
21、我们有一个15年的模型,15年是一个门槛,如果没有15年,那你不要想,只有做完一个周期,你才能知道可以怎么赚钱。
22、做特色小镇,需要住宅开发提供最初的现金流,如果最初没有赚钱的住宅,小镇是滚动不起来的,解决了基础的收益,其他的问题都不大。
23、如果是需要长期运营才能逐步退出的项目,当初的财务测算模型里面就不要增加它的利润,直接以最干的成本进入计算模型,并且把土地的成本尽可能的摊到别的成本上,这样才能更好的支持运营。
24、越大的项目,需要的专业团队越多,复杂的项目同样如此。我们希望是一个总控,多个团队运营,分业态测算及考核。
25、我们做运营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拉着政府,拉住政府的下属公司一起,哪怕他只占10%或者5%,大家共享运营收益、政策红利,这样他对你放心,你对他也放心。不能你赚了我赚不到,或者我赚了你赚不到。
26、特色小镇区别于产业新城以及郊区大盘,就在于他的特色,特色小镇一定要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否则就变成了产业新城。年产值多少是政府才知道和关心的事情,老百姓是没有记忆点的,如果你没有特色ip,就没有魅力,没人会记住你。
27、很多逃离北上广深的人,过了几年又回去了,因为他的薪水在往下掉,消耗非常大。如果你打造一个小镇,里面有非常棒的产业,聚集了精英,人们就不会觉得自己掉队,由于城市很小,省下的时间就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陪孩子一起成长,陪爱人一起浪漫。
28、云南边远地区的农民非常贫困,他们拥有非常好的自然资源却没有产生很好的效应和价值,这也是当初下定决心做特色小镇的主要契机之一。但无序建设的大量民宿不仅没有实现我们对民宿的美好理想,还大量的破坏的环境,隐藏了大量的隐患。
刘爱明:做住宅没什么成就感,做产业地产招商是个伪命题
▲刘爱明
1、很多人想知道产业地产的定位怎么做,就像原来做住宅,先来一个定位报告,同样的思路搬到产业地产,但产业地产跟住宅完全不一样。做住宅,别人做个项目卖1万一平,你在旁边做一个,定位好,可以卖到2万一平,产业地产没法这么干。
2、其实产业地产没有定义,我自己搞了一个定义:产业地产是以产业为核心,地产为主要盈利手段,以产业运营为内容,房地产为载体,聚焦产业生态的打造,实现产业空间的整体开发和运营。
3、做产业地产跟之前搞住宅完全不一样,住宅到今天依然是供不应求。我做了这么多年,如果客观一点的评价,挺多的成功基本跟个人的努力没有多大关系,是供不应求带来的,怎么做怎么有。但是产业地产不一样,产业地产在中国到处都是,中国产业地产供不应求的地方很少有。
4、我觉得我们做了20多年的住宅楼都搞错了,没什么成就感,嘴上说是客户,心里面没想客户。说个简单的事实,我们现在卖的房子,一半的客户买房子是为了小孩上学。你把学校搞好,客户肯定买。但我们从来没有在学校搞服务,客户想要的东西我们没有认真满足,都是供不应求的市场下给大家造成的成功感或者优越感,甚至是一种幻觉。
5、我在万科时跟我的一些手下说,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这个行业,你现在是做总经理的,换一个行业,可能一个部门经理都不一定干得好。
6、为什么客户要到你做的产业地产里来?有人说政策优惠,但是政策优惠并不在你的手里,在政府的手里,而政府往往是你的竞争对手,因为政府要招商,你也要招商,政策优惠不但不是理由,还是你的障碍。
7、想要吸引企业客户入驻,我认为一个对方无法拒绝的理由是:你到我们那里去,我们能帮你做生意。你真敢这么说,我觉得你是能说服客户的,客户是接受的。
8、如果你的园区里行业多了,企业需求不同,没有办法服务,因此首先要分类,我做的园区大大小小,小到2万平米,大到两个平方公里,都是单一产业,只有一个产业,因为只有一个我才知道怎么服务。
9、我们做一个园区,就像我们要一片森林,我们挺多的企业,我最开始跟大开发商谈,他觉得得搞两个上市公司进去,就像一个森林,只要大树。生命最重要的是水土,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把大树移来移去,没什么意义,并不创造任何价值,甚至把企业折腾死了。作为生态很重要,不能只想要大树,不干其它的事。建立一个生态,就像一个森林,想要大树就从下面花花草草起。
10、我们的住宅,10万块钱的房子和5万块钱的房子性能是一样的,中国的住宅没有性价比之说,有什么性能呢?没有!都是避风遮雨保温。为什么性能不能提高?就是高科技用的太少,高科技就是把人伺候的舒服的东西。如何提高性能?开发商也着急,我们房地产商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是高科技的问题。
11、招商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你没有任何手段,派100个姑娘发传单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招商只有用生态的办法,做一个产业生态。很多地方因为体制问题,有的时候想得很明白,但是做不了。
12、产业规律性极强,你只能顺着做,不能拍脑袋。一个产业的形成十年,如果是空白,从无到有,十年掏多少钱先不说,时间就是十年。产业需要规模,越细分越容易做大规模。你想弄一个笼统的定位基本上招不来商。
13、既然是产业地产,还得有地产,地产非要不可。现在中国把地产两个字弄成一个贬义词了,房企纷纷都改集团,反正不能提地产,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地产这个行业还有一个特点,地产本质上是一个金融服务业,钱大进大出,几个亿进来,十几个亿出去,很多高科技的朋友死在地产上,因为他实在不了解。
14、很多开发商拿了地选择只干住宅,产业部分不干,从金融上来说是一个好的办法,因为地价便宜,但是不干产业地方政府饶不了你。很多房企试图用产业的概念拿地干住宅,协议都签了,第一期地都完了,第二期没有了。
15、高尔夫如果打的好,击球是一个结果,目标是做一个完整的挥杆动作,正好球在你经过的地方,能够把球一下子带出去。就像搞商业地产,如果你心里面只有商场,结果就会有钱赚。
16、对于做产业地产,我们有几个主张,一个是先产业、后地产;第二个是强持有,弱销售;第三个就是轻招商,重生态。
17、聚焦产业生态的打造,你想形成一个产业园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聚集,唯一的方法就是生态,用这个东西吸引,招商招不来,请是请不来的。用产业生态的方法才能实现产业空间的整体开发与运营。
18、整个产业地产,产业是核心,地产是主要的盈利手段,产业园还有别的利润手段,但这个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盈利手段就是地产,就是租金加增值,就跟商场一样,产业运营则是核心。
19、我自己现在就住在园区里面,宿舍公寓的基本上不做,赔点钱都找别人做,我不太想下功夫,自如下了那么多功夫做公寓了,我就直接扔给他们做。我们只研究产业,对我们来说,公寓、商业是赔钱的。
点击下图!马上get商业资产运营管理神器!
龙湖张智聪:男女客户,对公寓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张智聪
1、租赁行业会经历四个时代,第一阶段是基础租住时代,只有一个住的地方;第二个是品质租住时代,这个时代可以更便捷的找到你想要的房子;第三个时代可能是生态居家型的,越来越服务会围绕着你,越来越的商品会送到你的住所里;第四个时代挺有意思的,未来可能人不是居住在固定的空间里,有可能居住在移动的空间。目前,我们处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交互的时期。
2、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三个东西构成,第一个是最底下的,器物层,中间叫制度层,再上面叫价值观层。
3、古代对老年人的关注比现在要高。现在经常把家里老人丢在农村,我认为是价值观层面存在问题。古代老人是智慧的承载体,是知识的承载体。比如农业社会,该怎么种植,什么时候该种了,老人的经验是很重要的,所以老人有很高的价值。而现在你有什么问题不会问老人,你都是问百度,甚至老人不会的问年轻人,知识的载体已经从人变成了互联网,变成了很多的工具。
4、原来没有房子专门用来租的,你要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