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时代下的五大消费痛点,你知道几个?

马云的每一次发声,都暗含着无尽的商机。
去年10月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以新零售时代概念引爆全场,并迅速引发一场围绕零售的论战。在马云的构想中,新零售时代应该是线上、线下、物流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而非纯粹的线上交易或线下零售。这种人,货,场(景)联动的模式如果能实现,社会整体的消费效率将能实现几何级的提升。
商业创新归根结底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上来。当今的消费世界,人,货,场(景)三者间的联系依旧不够紧密,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时间、空间上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低效率,这是目前消费时代的痛点所在。而新零售时代实现以前,这些消费痛点将是眼下极具诱惑力的商业机会。
场景服务
图片来源网络
在商品稀缺的年代,消费者需要的是能满足他们生存发展需要,物美价廉的产品,“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写照。然而,在当下的消费时代中,体验成为的消费的一个重要过程。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拿到产品后的愉悦,更是消费过程中对于产品的亲身体验。假如货架上陈列着三瓶不同品牌的酱油,消费者会根据其过往在网络,新媒体,电视等渠道中对这三款产品的印象而形成购买决策。以上说的就是场景服务中的心智占有。
假如消费者需要购买一张茶几,他们最为关注的可能不再是茶几本身的材料质地,而是其在日常生活中带来的体验和便利。现在的宜家卖场中的房间陈设就是一种场景服务的一个例子,利用茶几在真实房间中的陈设,加深消费者的体验感,使其在脑海中建立正向的反馈系统,从而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粘性和使用频次。又如喜马拉雅fm利用上下班的场景,从心智上逐渐培养起用户的通勤收听习惯。
场景服务是互联网纵深发展下的产物,它对产品本身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既需要产品特性的把握,也需要用户心理的透彻研究,更需要对各个线下线上渠道的完美掌控。
社群运营(h2h)
图片来源网络
单纯的b2b,c2c,b2c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了。h2h这个新型的商业概念俨然成为下一个消费引爆点。h2h全称是(human to human),它讲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人以群分”的基础上的。人与人的互动,并非是一群人的简单拼凑,而是各个成员围绕一个价值核心聚集在一起的结果。这个价值核心犹如一个粘合剂,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粘结在一起。这个价值核心可以是某些领域的大咖,某件产品,某一话题,某个喜好,或者某项服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利益。社群中销售的产品和服务,把传统零售中的售前咨询,售中答疑,售后反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社群这个情感的纽带中,丰富多样的社群活动能够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产品的个性化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社群运营(h2h)是集服务业和实体产业于一体的新型消费模式。你有祖传秘方,可以开个医馆部落;你是网游大咖,可以建群收徒;你是泡妞达人,可以开班授课……围绕一个点,针对这个点,打造组合的变现方案,只要流量(人)导入了,变现是迟早的事情。
支付一体化
图片来源网络
就一般而言,网上支付场景是这样的:消费者结账-通过支付器具刷卡消费-支付器具上传交易信息-第三方支付平台把交易信息传送给银联-银联抄送到发卡行并实施扣款-扣款信息依次通过银联、第三方支付平台反馈到商户所在的支付器具-支付器具打印签购单-交易完成。这种第三方支付模式能够便利我们基本交易需要。但就目前而言,单一的支付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应该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把货物发到国外客户手中,首先要找到物流公司和支付结算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结算要在发货前即一个交易进行时解决,或者在买家收到货后再进行支付结算。紧接着通过国内物流送到海关,经过报关报检等手续后,通过国外物流运往客户所在的国家,在这期间物流的情况往往是很难查到的。经过10多天到一个月的漫长等待,货物抵达目标国家,可能需要在当地停留,这中间免不了仓储的环节了,这时候可能需要联系相关的海外仓,保税仓。经过当地边检部门的审核后,再经过当地快递公司,把货送到客户手中。在这个案例中,物流,仓储,报关,支付这四大环节是彼此分离的。
互联网经济的魅力在于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物流,仓储,报关与支付,应该紧密相连的,因为在跨境电商交易中,经常出现交易周期长,信息不流通,费用繁杂等弊端,这些痛点是萦绕在商家身边的挥之不去的阴影。出口作为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这种服务雏形已经浮现。如智付将保税仓,海外仓,物流,报关,支付结合在一起的跨境支付一体化。
当然,除了跨境支付,其他第三方支付方式同样面临这样的变局。目前的b2b支付解决方案,相对于承兑,汇款等传统金融手段,解决方案还是相对单一,例如在线担保交易,依然局限于某个行业或产业链的单个环节。未来,b2b支付需要和erp,财务,业务系统结合,实现支付一体化。
内容供应链
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粗暴的由厂商生产产品,通过各种渠道直接销售给潜在的顾客了。未来的一大趋势是:消费者因为喜欢产品附属的内容而产生购买欲望,产品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当的角色是内容的其中一个元素,这就是内容营销。内容营销的实质在于讲故事。而故事素材积累,就是内容供应链了。这个概念早在3年前就已经在国外出现,但真正为国人所认知,还是近一两年的事情。
就内容供应链而言,存在着三大步骤。首先是内容创建。通过图片,视频,直播,图表等多样化内容展示形式,输出自己的想法,形成产品或服务,这是内容供应链的基础部分。其次是内容管理。当产品或服务有了内容这个“灵魂”以后,销售人员需要通过不同价值观点的挖掘,过滤,提取,推动内容的发展,形成一段故事情节。最后是内容培养,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故事情节仅仅是一个趋势血肉的“骨架”,需要受众通过亲身体验给故事情节以更为丰富的内容。这种体验可以是单纯的评论,也可以是游戏、比赛等多种方式。比如,喜茶的火热,除了茶品本身的优质,更是其店内陈设,品牌故事、口碑传播、包装创意等内容供应链环节环环相扣产生的结果。如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丢书”等现象级活动,应用的就是这种原理。
未来,好的生产者必须同时是好的内容提供者,他们都是善于讲故事的人。
大数据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
大数据在当今商业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从国防到衣食住行,从无人驾驶试验到旅行服务,大数据无处不在。bat在谈大数据,风投在谈大数据,金融机构在谈大数据……大数据被热炒的背后,却面临着应用落地的和数据变现两大难题。就目前而言,一些手握大数据技术的企业,能实现的仅仅是简单的数据挖掘,特定领域广告的精准营销等的大数据初级应用。
然而,数据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通过数据,可以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做出决策。在韩国,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统计公厕数量,性别比例,等候时间等,可以合理地规划公厕数量和分布范围,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美国,某些运营商通过对通过各个地域的人口数量和峰值,均衡配置路由器数量,实现网速的合理优化。在北京,一家创业型小龙虾店,利用在店内安装的摄像头,通过观察每一位食客在品尝小龙虾时的表情,判断小龙虾的出品,不断改进其产品和服务。
从未来趋势来看,大数据在商业运营上的角色是:实现生产方和销售方在产品和价值上的相互打通,而非数据的简单采集和归类。可以说,在未来,一家企业同时也是一个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