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泰国广告搬到国内就变味了?

除了泰式按摩之外,泰式广告大概又是一项让这个国家引以为傲的特产论温情走心和脑洞转折的程度,它是社交网络上名副其实的爆款。这股萨瓦迪卡的创意风潮也刮到了国内。你会发现近两年国内品牌纷纷拍起了泰式广告,比如天猫、苏宁、网易考拉海购、滴滴打车、腾讯视频、美团等等。杭州龙冠广告策划有限公司
【网易考拉海购】
【苏宁】
【腾讯视频】
虽然都贴着泰式标签,不过它们得到的反馈可差得有点远。
苏宁的促销广告让人看了尴尬,被吐槽是贴着泰式标签的自黑;腾讯视频咆哮地演绎女主内心戏,除了男女演员说泰语之外,你大概找不出这和泰式幽默有丝毫关联;美团找来明星一起尴尬,谈不上有神转折,只是拼命在用夸张对比告诉你美团外卖=美白;其中滴滴出行的泰国味算得上最正宗,因为它找来的是泰国神级导演t s,不过这一系列的第一支广告,因为不合时宜地用丈母娘审查女婿的方式做创意,也陷入了三观不正的巨大争议。
网友吐槽
网友吐槽
泰式并不是泰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只是对后者风格的一种模仿。这多少源自营销领域的从众心理,一个梗火了之后,往往会涌现无数跟风。比如自从网易云音乐的乐评地铁大获成功之后,地铁大字报就成了众多互联网品牌的心头好;在丧文化的席卷下,原本高高兴兴的品牌一夜间和负能量的年轻人统一了战线;更不用说在中式嘻哈热潮的带动下,品牌仿佛不用就不会好好说话了。
泰国广告的流行无疑让这种风格成为一个巨大的卖点。在观众注意力尤为稀缺的当下,kol的转发文案中只要带上泰国或泰式二字,就很可能让观众的手指在滑动的屏幕上多做片刻停留对于广告主来说,哪怕最后看完狠狠失望,也总比视而不见强。
泰国广告之所以出彩,并不只是表面上的无厘头,而是在情节编排和故事表现上下足了功夫。正如泰国导演t s强调的d a,指的就是在观众情绪的临界点,猛地揭晓谜底。在短短几分钟时间里,通过埋线索和夸张的方式铺垫好观众的情绪,在不经意间出现转折,让整个故事充满回味。
【o s广告鲸的报恩】
这种幽默的本质,来源于以产品为卖点的逻辑。所以会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而国内的所谓泰式广告,往往只表现出夸张搞笑的一面,显得用力过猛。你往往只看到演员极尽夸张之能事,却缺少内在的逻辑,为了转折而转折,让观众找不到反差的笑点。
对泰式广告的盲目追捧,从本质上来说,大概是最自我调性定位的不明确和不够自信。如果只学得到皮毛的创意,也只能沦为尴尬的自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