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企业境外(港、美)上市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半世纪之前。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话语权的增强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融合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境外上市。
本报告内研究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地仅包含香港和美国股票市场。
本报告中的中国企业指的是主要经营活动在中国大陆的内地企业。
由于数据收集及整理的时间节点不一致,具体请参照每页注释。
报告中将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开展业务的企业汇总,统称为互联网泛科技行业。
中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历史分别始于1970年和1991年
1970 年,第一家中国内地企业 herald hold 在香港上市;2000 年,朗华国际集团成为首家登陆港股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1991 年,第一家中国内地企业南太地产在美国上市;2000 年,新浪成为首家登陆美股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融合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境外上市。
中国内地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原因多样
对不同性质的企业而言,出海上市的诉求有所差异,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政策层面
采用 vie 架构的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受到限制。
境外上市能更好保护境外投资人的利益。
「同股不同权」能有效维护创始人及高管利益。
监管层面
国内对于企业 ipo 要求严格,利润及规模的门槛较高。
境外上市采用「注册制」,耗时较国内「核准制」明显缩短。
群聚效应
美港两地相较国内是更成熟的金融市场,能吸引全球投资人。
境外上市更有利于树立中国企业良好的国际化形象,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信用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