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吃草莓、生蚝一定要当心,一不小心就会得这病!


最近五岁女孩吃草莓后
感染诺如病毒
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 吃草莓能感染诺如病毒?
微信网友@晨昕有约爆料:
学校老师发来短信
不能吃草莓等生冷食品
草莓如果沾染了诺瓦克病毒,就很可能中招!
眼下正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
不少学校发出通知
家长一定要小心防范
每年从秋季至次年春季,全国范围都会进入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引发食物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食品微生物安全研究专家话你知——主因就是微生物!生吃鸡蛋、贝类,甚至现摘现吃草莓都可能“中招”。
广东省疾控中心表示,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报告数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全省社区儿童轮状病毒感染也处于较高水平。
专家提醒,按往年情况,疫情高发可能持续到4月初,学校等集体单位尤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过也不用过分恐慌,专家为您支招当前四大防病建议。
二 草莓现摘现吃过瘾? 小心诺如病毒!
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高发期,学校、幼儿园、单位集体食堂等单位都需严加防范。
据介绍,诺如病毒的食物中毒群体疫情,发病过程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食物被污染。“可能集体食堂的厨师先感染了病毒,在准备食物时将病毒带入;或者菜没有洗干净,当中着了病毒;又或是加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例如砧板、菜刀切了未煮的菜后又去切凉菜。”这些原因都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抵抗力不同,最先感染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易感人群。比如50人吃了同样的饭菜,起初发病的仅有10多人。但由于诺如病毒感染者可通过呕吐、粪便排泄等方式大量排出诺如病毒,病毒附着于气溶胶颗粒后,又被其他人吸入或摄入,这样就引起了大面积传播。特别在封闭环境中,传播速度非常快。
研究表明,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特别容易携带诺如病毒的“高危食品”。排名第一的正是广东人最钟爱的贝类。
▲摘草莓也容易“中招”。
三 最易被诺如污染的食物:
贝类:牡蛎(生蚝)、贻贝(青口)、蛤蜊、扇贝等。
原因:贝类过滤水体取食,把水中致病的微生物留在腮、肠道等部位,食用时难以清洗。
伏地生长的果蔬:草莓等。
原因:以粪便施肥或污水灌溉时被病毒污染。
四 诺如病毒为何“凶猛”?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研究诺如病毒,是国内较早研究该病毒的科研单位。该所薛亮博士介绍,人类容易感染诺如病毒,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诺如病毒极易变异,每年的流行株都可能不同。而患病者获得的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二是这种病毒的致病剂量很低,一般来说,诺如病毒在食物和水中的含量也很低,但人体只需摄入10~100个左右的病毒粒子就能致病。
五 如何正确清洗草莓
六 贝类刺身鲜甜? 易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
广东海产丰富,广东人喜吃海鲜。近年来,受外国饮食习惯的影响,很多人爱上鱼类、贝类刺身,将其视为高级享受。殊不知,生食海产风险很高,可能感染诺如病毒和副溶血性弧菌。
▲生蚝在广东很受欢迎
陈谋通介绍,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食源性致病菌。而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生鲜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同样存活能力较强,在海水中甚至在抹布和砧板上均能存活较长时间。副溶血性弧菌中毒者,多为急性起病,有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洗肉水样便或血样便。
七 病毒凶猛期,如何预防?
针对当前流行传染性疾病的状况,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孙立梅提供四大简单、有效、易行的防病建议:
1.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做好晨检、通风、消毒等预防性工作,如发现学生或员工等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应劝其不上学或不上班,并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2.个人日常生活应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勤运动;在流感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如医院、商场等)。
3.倡导易感人群(小孩、老人、孕妇、有基础病患者)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4.注意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如发现有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正规医院就诊。
5.洗净果蔬。水果、可生吃的蔬菜,在食用之前务必认真清洗干净,建议瓜果最好削皮后吃。
6.煮熟煮透。吃的东西一定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
春季细菌极容易滋生
各位街坊这段时间要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少接触细菌源
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来源:梅州日报

以后少吃一点
学写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