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数学子正为高考而紧张奋战时,绍兴一中高三(3)班的吕栋赫同学却为选择纽约大学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而纠结,在刚刚过去的2个多月时间里,他陆续收到了包括上述两所世界名校在内共10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为什么能被众多国际名校相中?昨天,记者采访了吕栋赫。
阳光大男孩经历魔鬼训练
身高185厘米的吕栋赫看起来阳光、帅气,“赋闲在家”的他声称这是他高中三年来最放松的时光,“之前几乎每个月都有大型的考试,从来没有过假期。”
高一进校时,吕栋赫当选为班长,但在“牛人”云集的绍兴一中,他并不是班上综合成绩最好的。他擅长的科目是历史、地理、政治,英语更是他的强项,几乎可以和中文相媲美。事实上,早在初中时,父母就有让他出国留学的计划。
高二时,吕栋赫开始全力以赴备战美国名校。他先是高分通过了托福考试,随后又马不停蹄参加了SAT(相当于美国高考)。在SAT考试中,吕栋赫拿到了1510分(满分是1600分),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相当于全球前百的排名。这意味着他可以申请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这个分数足以让校方认真对待。
但为了增加筹码,他又参加了AP(即大学先修课程考试),包括微积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等6门课程,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在香港的万人考场参加SAT考试时,他曾紧张到呕吐。为了通过AP考试,趁着寒假,他自学完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编程、心理学等课程,那可是全英文教材。暑假里,为了到杭州接受大学微积分培训,他每天坐高铁早出晚归。
“显赫”的社会实践功不可没
但这些只是“敲门砖”,美国高校录取看的是综合素质。接下来,考生的自我陈述、课外活动、简历、指导老师的推荐信、高中成绩单等,将决定考生能否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其中,吕栋赫“显赫”的社会实践功不可没。
绍兴一中有着浓厚的社团文化氛围,全校现有30多个各类学生社团。因为曾有在纽约担任国际会议志愿者的经历,高一刚入校,吕栋赫就创办了绍兴一中模拟联合国社团。2015年3月,吕栋赫和同学组队参加了“模拟联合国全球青少年峰会”,在联合国总部与全球同龄人纵论国际问题。一战成名后,他又在当年8月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获得最佳代表奖。
(纽约大学录取通知)
“会讲故事很重要。”吕栋赫总是这样告诉向他取经的同学,写自我陈述时不要官话套话,不要铺陈“光环”,而是通过讲故事来展示你做了什么,你是怎样一个人。在这方面他有过教训。在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时,他因为自我陈述过于高调华丽,结果被拒。在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他的陈述就平实了很多。
连面试都没有要求,4月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该校经济学专业向他敞开了怀抱。吕栋赫最终也选择了这所世界名校。
记者手记:吕栋赫为什么能被世界名校录取?采访结束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吕栋赫以及他的同学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独立、自主的特质。他们目标笃定,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并积极付诸行动,比如吕栋赫和同学花了两周时间将绍兴一中的介绍翻译成英语,帮助各大国外高校了解一中,为录取加分。他们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你要看矛盾的特殊性”,吕栋赫评论教育问题时脱口而出的这句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采访时,我再一次想起了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的一段话: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要倡导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青年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是非常宝贵的。
别人家的孩子
好牛逼啊!
人才们,什么时候来为家乡做点贡献?看着一篇篇被世界名校录取的新闻,祝福你们在国外茁壮成长!希望你们能坚守理念,不忘本心,不要忘记了孕育了你们成才的绍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也是不一般的人物!
个案,只能羡慕不能模仿。
参加高考的话,问题不一定会被清华北大录取!
父母做什么的
走这种路有高人指点的!
纽约大学又不是很好的学校
第一父母得有钱,第二孩子得聪明,第三能从美国一流大学毕业才牛逼,第四能进加州还真不一定考得了清华北大复旦之类。
这才是重点
纽约大学QS排名不如清华,北大,复旦,比上海交大高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高考考北清风险比较大
有钱,自费生
美国经济类专业60万一年费用
家里先得有钱培养 父母不是一般人
好样的。父母亲强大的。新东方培训过的,一般家庭费用扛不住的。
生活费这一项就够呛
聪明的孩子
确实,我们普通百姓也只有看的份,我同学间有过,成绩很优秀的,高中时爹没有了,本来我们都是山里的穷人,高二辍学了,跟着别人去外地打工了,我们现在都没联系,所以这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是省省吧
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长肯定也是上层社会人士
从个人能力培养来说,牛,没得说,但是这个人才估计是属于美帝国主义的,他不属于我们大中华帝国,所有考试都是一心为来圆美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政府的教育部门应该反思一下人才为什么老是跑美国去,也应该出一些措施防止人才逃美,对我们的花朵、花朵的父母应该多一些爱国教育,对国内优秀大学人才培养多一些支持!
不然人才再牛,也是为别人培养的,没有什么值得高兴,应该伤心才是。
家里条件真好
出一些措施防止人才逃美???
还不如防止贪官逃美的好,你看看多少领导和家属去美国了。
难道不限制领导,就限制老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