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品牌,做惯了效果类的广告主会觉得,这个事情太虚了。
“刚进入一个市场的时候,应该先靠产品攻城略地,品牌的事情,以后再说。”
但事实上,品牌的梳理分析,往往和产品是强相关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解决3个关键词。
1. 品牌的定义
2. 产品的战略方向
3. 品牌和产品之间的关系
我们从抖音说起,套入以上三个关键词,来进行一个简单说明。
第一,品牌是什么?
我们说解决某个问题的前提一定是先定义这个问题,很有可能你只是知道品牌这个词,而并没有真正理解。事实上,关于品牌的定义历来多种多样,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听起来实在点,容易get到的定义。
在《定位》这本书中,品牌被定义为:在某个细分功能或场景上,消费者能够想到要去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名字。
譬如,吃火锅的时候,感觉最近上火了,喝王老吉吧;唉~最近头皮屑多,买海飞丝试试吧;心情不太好口渴了想喝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吧。
说到抖音,则是这样的场景:平时工作间隙休息,刷手机只想不费脑,想看些酷炫好玩画面美的,好歹我还是个90后,刷快手?有点low,看综艺?太长了,抖音呗!显得我又潮又洋气。
为什么我会对抖音有这样的印象,除了产品本身运营很强大之外,它从各个媒介所传递给我的信息总是:好玩的人都在这里。(媒介策略和品牌定位息息相关)
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是不是可以有点实在地感觉到品牌是什么?
品牌能够影响我们的心智,影响我们的选择,潜移默化地左右情绪,帮助我们下决定。
第二,产品的战略方向
从头条的产品矩阵来看,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一系列产品,均占据了中老年男性的一大部分资讯时间,分布的城市也多集中于三四线。
这些沉淀用户是头条的核心用户,是支撑头条流量的大部分群众。对标的竞品也有,快手、腾讯新闻、主流新闻资讯app等。
头条在抖音这个产品没出来前,一二线城市的中青年用户,是一个缺口。
从2020年开始,最早的一批90后进入30岁,90后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也代表着新生代的强大消费力。媒体也开始由90后更多地主导发声,获取这部分用户是一直专注于内容的头条不可忽视的布局。
第三、品牌和产品之间的关系
这里不得不提到安索夫矩阵,这是一个以产品和市场作为两大基本面向,区别出四种产品/市场组合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
下图是我用这个矩阵工具来对抖音营销策略的产生所做出的简略分析。
1、市场渗透(market penetration)
以目前的市场和产品组合为焦点,力求增大市场占有率。这个方向的策略体现在头条就是18年春节的10亿红包了。
在春节前夕,我身边的亲戚们各种给我转发头条下载得红包的信息,一时间头条app下载量又有增长。我也去凑热闹领了个7块多,只怪我手速不够快。
2、发展市场(market development)
以现有产品,开拓新市场,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不变。
以头条之前的产品去推一二线城市的新生代,因为产品内容和定位的原因,不管是今日头条、西瓜视频还是火山小视频,都不适合再加入这一类新用户,他们所需要的场景和风格需要进行革新。
3、发展产品(product development)
推出新产品给现有用户,采取产品延伸的策略,利用现有的用户关系来借力使力。
2017年是短视频开始崛起的一年,头条在这里面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all in 短视频的头条,顺理成章地站在了风口上。西瓜视频的诞生,像是从头条app上剥离出来的亲生儿子,并用百万英雄把西瓜视频推向高潮。
4、多样化经营(diversification)
为了迎合空缺是用户市场,必须根据这部分人群,产出一个新产品。抖音在2016年9月上线,一直到2017年中旬,开始以赞助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出场。
这一节目某种程度上极强地成为年轻人喜好品位的主张,在以音乐为重点的抖音短视频中,为抖音的用户增长和品牌定位带来不可忽视的作用。
抖音带着头条的强悍基因—智能分发推荐,用户增长一路高歌猛进。
而抖音依托现有的用户和定位,还在持续不断迭代更新,新上线的功能尬舞机、内容带货(即电商)都在往发展产品的策略走。
一个产品的发展和营销策略,是同步在进行的。
只有收集足够信息,跳出来看大局,才能找到适合你的品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