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引反思,如何教会孩子去规避风险?


一年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江歌被残忍杀害。最近,随着凶手的确认,以及江歌妈妈在日本街头募捐“判处凶手死刑”的签名的行为,这个案件又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案发前,江歌同在日本留学的好朋友——刘鑫,因为和男朋友陈世峰分手无处落脚,江歌就收留了刘鑫。2016年11月3日凌晨,陈世峰在她们的住处门口连捅江歌十刀,最终致使江歌死亡。而整个过程中,刘鑫就躲在住处内,没有打开住处大门,毫发无损。
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梅州站副站长 曾永平:最近几年来,因为善良而受到伤害的例子、案件也比比皆是。因此作为一名家长,我们要教会孩子善良的同时,我觉得更应该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去规避风险,在行善的时候务必要先保护好自己。
曾站长提到,救人其实也是一种智慧,行善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极端的像江歌案件,常见的就有如何救助溺水的人、要不要给迷路的陌生人带路……无论是帮助陌生人还是熟人,首先都要把自我保护放在第一位。
法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中强:从江歌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当自己的朋友、闺蜜提出要保护或同住的时候,一定要了解透彻,要劝对方及时去报警,或者投诉相关部门去处理。特别是处在日本这个国家的话,要对当地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识。
刘律师话,江歌可以陪刘鑫去报警、去住酒店,但不应该把自身也放入险境中。而刘鑫一开始的做法就不恰当,在明知陈世峰性格偏激的情况下,刘鑫应该首先求助的是学校、警察,而不是同样手无缚鸡之力的江歌。
市人民医院扶大院区心理科主任罗海龙:人有个特性叫作“趋利避害”……所以她朋友在遇到紧急情况下不出去帮助,可能就是有这个心理在起决定性作用,她不敢出去。
但罗主任话,虽然从心理上可以理解,刘鑫的行为却完全不符合道德。刘鑫其实可以拿着有保护性的工具出去帮忙,或者呼救周围的人。从心理上来讲,在发生危险时,两个人同时面对可以对对方造成一定的震慑力,可能就可以避免惨剧的发生。
罗主任也建议家长们要提醒孩子,如果也遇到类似的朋友求助的情况,不要单纯地觉得凭义气就可以化解问题,否则可能使事情更糟糕。
​ 市人民医院扶大院区心理科主任罗海龙:问题要解决,问题的根源性在哪你要看出来,看出你的同伴是怎么样的一种性格的人,还有同伴的朋友是怎么样的性格的人,……性格会导致不同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江歌被杀害已经一年了,我们也是希望江歌可以安息,行凶者得到严惩,我们也要从这个网络热门案件中得到一些启示,避免这种类型的悲剧再次发生。
来源:服务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