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诞生记:牙是这样“种”出来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口腔医学界公认为牙齿缺失后的首选修复方式——种植牙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受认知、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人对种植牙并不了解,甚至排斥。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种植牙就像种庄稼一样,会在牙龈位置长出牙齿。牙种植技术,士卓曼代表着高端的瑞士质量、精度和创新,以最大的全球科学网络为后盾,在牙科领域是信心的保证。
那么,一颗种植牙是如何在人的牙龈上“生根”并最终为人所用的呢?在“全国爱牙日”之际,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解放军第309医院口腔科主任许亦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程茜、安贞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余兰等几位口腔权威专家,为大家详解一颗牙的种植诞生历程。
种植前
全身健康检查
种植牙手术之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此,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常规外科手术前所需的一些检查,包括抽血化验检查生化、血常规、血糖、乙肝等传染病检查。解放军第309医院口腔科主任许亦权表示,如果没有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肿瘤、急性炎症、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全身健康的这一关便过了。
口腔状况检查
同时,医生还会检查患者口腔局部条件。因为种植牙需要在牙槽骨中放入人工种植体,因此患者应有足够的牙槽骨。另外,牙龈的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因素,很多人缺牙后牙龈会变软,不再致密,不利于植牙。
“年龄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局部条件好,基本就可以做种植牙手术。”许亦权说。
口腔治疗正畸
如果患者有牙齿严重倾斜、移位等情况,还应将倾斜的牙齿扶正。如果有严重的牙周疾病,如出血、松动、脓肿、根尖炎等,还需先进行治疗。“对于依从性不好、抽烟多、酗酒严重的患者,医生往往不轻易做手术。”许亦权进一步解释说,吸烟过多会影响微血管循环,而严重酗酒的人往往对口腔的维护差,即便种了牙也会容易出现问题。
确定种植方案
在种植牙手术开始前,医生将为缺牙病人拍摄口腔ct,然后将数据发给3d数字化设计中心专业设计师进行病人颌骨模型的三维重建,确定手术方案。
根据手术方案设计种植体位置、角度及深度的手术导航模板,配上数字化种牙手术专用的手术工具,医生即可在3d数字化种牙技术的保证下进行种植牙手术。
种植中
放入种植体
通常,种植牙手术只需局部麻醉,患者在术中保持清醒,特别紧张的患者可能会用到安定类镇静剂。
比较常规的手术方法是用手术刀切开牙龈,再通过牙钻在牙槽骨上打出合适的孔,然后将适当长度的种植体放入,让它既不能旋转又不能乱动。经典种植学要求3-6个月无负重愈合期,以便使种植体和骨之间形成骨性结合。
设计制作牙冠
种植体植入后,医生将根据患者缺牙的空隙、余牙的颜色等设计牙冠,并交给技工室制作牙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程茜介绍,牙冠需要在3-6个月以后配备。由于缺牙时间较长,很难满足患者对于美学和功能的要求,“即刻负重”技术随之出现,也就是在种植体植入后立即安装临时义齿,恢复咬合功能。
种植后
口腔状况维护
缺牙修复后就一劳永逸了吗?如果想延长种植牙的寿命,那么口腔健康状况的维护就很重要。安贞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副主任余兰指出,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种植牙后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如果种植牙周围有食物嵌塞,需要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建议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牙齿清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