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氏快评]如此偌大一个月河却留不住“铜人阿炳”的二胡乐声


[论氏快评]如此偌大一个月河却留不住“铜人阿炳”的二胡乐声
2013年8月19日,嘉兴一论坛网友“暖场你”发了题为《曾经月河街红人拉二胡的阿炳换阵地了!!! 》的图片帖子,其中四张图片都清晰的记录了“铜人阿炳”在浙江象山街头演出一场景,与“铜人阿炳”在咱们嘉兴演出不同的是,此番是以象山石浦渔港旅游集团的名义站街演出,而象山石浦渔港旅游集团则为国资企业。
据悉,“铜人阿炳”本名张铁柱,46岁,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95年前,张铁柱曾在当地一家国企呆过,后辞职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歌厅、酒吧、音乐餐厅、夜总会、乐队,全都留下他的歌声与乐曲。2011年至2012年6月,老张曾经数度扮成铜人阿炳在嘉兴月河表演,深得禾城市民的欢迎。稍后,听说老张希望将他的爱女带至嘉兴,就读于南湖区的小学。为此,键者(相当于以前的“笔者”)曾经专门发了一帖,且与南湖区教文体局电话联系,希望给予方便。当然,这之后,一切变得“平淡、沓无音信”了。
今年7月18日,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十八湾论坛曾有网友发了题为《嘉兴的月河阿炳,无锡什么时候也能出现这样的“文化人”》的帖子。帖文流露出对老张才艺的赞许,更多的是希望无锡街头也能诞生一位类似嘉兴月河阿炳的文化人。看着这样的帖文,键者内心更是一阵酸楚,因为此时的阿炳早已离开了嘉兴、离开了月河........
今天,当键者在嘉兴本地一论坛看到老张现身于象山街头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不悦。如果我们整天喜欢谈论文化的话,那么老张的离去,实质就是一种文化的流失;如果我们常常在寻觅城市的底蕴的话,那么老张的象山现身,无疑是给多么想追求文化名城的嘉兴人一记伤及内心的重创!
嘉兴好大,月河好大,我们多么需要文化,多么需要品牌。但当真正的文化濒临我们时,我们并未当作艺术来欣赏;当只需我们稍稍付出一点就可能铸就风景的时候,眼望着云彩逝我们而去.......
我们一直将嘉兴比作历史文化名城,但我们的许多做法却并未真正体现在文化二字上,甚至许多时候我们在搞文化干涸、文化沙漠、文化虚无。事实上,咱们嘉兴现在常常挂在嘴上的文化、文化名人、文化名城,实质都是父辈、祖父辈、甚至更远的祖宗留给我们的些许文化残迹,试问最近三十年我们嘉兴有过足以让我们挂齿的文化、文化现象?
文化是一种现象,文化是一种积淀,文化是一种财富。今天,当我们不经营文化,那么文化现象就不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耳际;今天,当我们不收集文化,那么文化积淀就不会象大山一般壮观与灿烂;今天,当我们不塑造文化,那么文化财富就不会让我们享受其恒久魅力。
真心希望“铜人阿烦”老张能够回到嘉兴,真心希望阿炳那悠扬又带着微微伤感的二胡乐曲在月河的上空飘扬,哪怕是另外一位类似老张的文化人出现!(图片说明:上图为老张在象山演出,下图为老张曾经在嘉兴月河演出的情景)

这帖才是老师说的话。

给论文指导评分:积分 +1理由: 赞一个!确实象“阿炳”这样热爱江南文化、并为嘉兴文化强市默默奉献的外乡人理应受到善.
给论文指导评分:积分 +1理由: 说明月河的文化只有铜臭味,没有内涵!
文化底蕴,嘉兴还有何文化课堂?只是挂在图书馆的几幅画么?那是用来嘲笑当下的嘉人的。只是摆在街头的宣传栏么?那是用来讽刺文化的。嘉兴有千年底蕴,但是已经没有任何文化可谈了,金老师你觉得呢?
这件事本身嘉兴无关,嘉兴并不是一个旅游发达的城市,就意味着这种文化人在嘉兴只能是一个过客,而无法常住,比如厦门旅游城市,在鼓浪屿对面的步行街上,就有一位行为艺术者,每天会有大量的旅游者去欣赏并争相拍照,只有在这种有优势的地方,这种行为艺术者 才能生成,像嘉兴这种地方只能是跑马观花。
可作为特殊人才引进
呵呵!个人感觉对于某些人,或者单位,对他们不会产生经济效益的事情,他们是不会插手,不会管的!真心感觉到,月河少了阿炳,古街的味道少了好多!可惜!可惜!
嘉兴好大,月河好大,我们多么需要文化,我笑了........铜人阿炳的行为说的好听一点是行为艺术。说的不好听的话是变相乞讨。 跟文化没有半毛钱关系。
其实我想说的是 嘉兴有金老师这样的文化人 我们担心什么呢? 何必要一个外地人来做嘉兴的文化代言人呢。 有金老师就好了
月河都是商业
给kklaoda评分:积分 +2理由: 你说到点子上了,问好。
江南月河街二胡乐曲在上空飘扬应该有!
给论文指导评分:积分 +1理由: 单从个体而言,铜人阿炳仅仅是一个商业人,月河的不成功只是商业模式的不成功,这次在.
人是流动的,不可能一直待在一个地方
给论文指导评分:积分 +2理由:
这些,都拜文革所赐,满眼看到再没其他,除了钱。
明显象山那边钱好赚,人往高处走,无可厚非!不要跟我讲月河什么狗P文化,狗P底蕴。看看月河多少古玩店是买真货的,尤其是礼拜天早上那所谓的古玩市场!
开发月河只是当官的政绩撤,警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