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会崇拜高傲自负、战败投降、有勇无谋的关羽?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他与张飞同刘备一道起事,协助刘备建立基业,后镇守荆州,为东吴所杀。西晋史学家陈寿撰《三国志》为其立传,着重记载了他的忠义和勇烈。就忠义而言,他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难”。建安五年为曹操所擒,曹操礼之甚厚,初拜偏将军,在刺杀袁绍大将颜良后,又表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不为所动,在“立效以报曹公”之后,“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就勇烈而言,他早年于万众之中斩颜良首级;受箭伤后,刮骨疗毒,流血盈盘,而能“割炙钦酒,言笑自若”;晚年水淹于禁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公议徙都以避其锐”。然而,他也有心高气盛,不能隐忍的缺点。辱骂求婚的吴国使臣,轻侮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博士仁等,成为其致败的重要原因。因而陈寿评论他“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同时也指出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
仔细搜刮一下关羽的胜绩,貌似也就赢过两回大战,胜过仨人。第一次阵斩颜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这是个技术活儿,满眼都是人,能挑出哪个是颜良都不容易。书上写“羽望见良麾盖”,看见颜良头顶上那豪华伞盖才锁定了目标,也就是说颜良基本上是死在那兰博基尼上了。这一阵确实威武,问题是这是替曹操打的啊,能算做日后在蜀汉的政治资本吗?
第二次大胜,就得等水淹七军了。关羽围曹仁,于禁等率兵来救。倒霉催的,连降了七天暴雨,汉水暴涨,于禁等人在洪流的追赶下纷纷登高逃命,关羽乘着船像收玉米似地就给赢了。庞德更惨,在高地四面挨箭,仍奋勇回击。箭射没了,就拿兵器遮挡。与此同时,水还一个劲儿地涨,无奈乘小船撤离,船还翻了。庞德一个甘肃人民,哪见过这么多水啊?只能抱着船板子扑腾。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关羽,就算是阿斗划着橡皮艇过来,都能把他收了。
除了这两阵大胜,其他基本上就是败绩了。关羽输给过吕布,输给过曹操,输给过徐晃,输给过东吴的各种将领,输给过黄巾贼,输给过……就这样输来输去,竟没输掉半点自信,二爷的灵魂还真是耐受打击。
关羽有个闺女,孙权派使者来替儿子求亲。就算你不同意,总可以委婉点拒绝。可关羽却大骂来使:“我将门虎女怎么能配孙权家那狗仔子呢?”孙权是谁?那也是位智商有限、自尊心爆棚的人啊。听了这话能不记恨?原本脆弱的吴蜀联盟就又多了一层裂痕。攻打樊城的时候就更威风了。关羽一个人北上,调令全世界配合。荆州糜芳、傅士仁负责供给,稍微送得慢了点,关羽即写信大骂:“回去弄死你们!”西边刘封、孟达刚占了新城,关羽就连呼二人过来增援,二将以根基未稳之由不敢轻动。没打完仗,傅士仁和糜芳就降了吴;关羽一死,孟达就降了魏。关云长谈笑间策反三员大将,何其威武雄壮!
骄傲的人都是自私的,他们只活在对自己的崇拜里,丝毫不顾忌这样的骄傲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骄傲的人都是渺小的,因为他们脆弱到需要全世界哄着;骄傲的人都是悲剧的,因为他们越需要别人认同,越被人看轻;越渴望被簇拥,越落得少伴无朋,孤独一生。
满清统治者吸取和承接汉文化,当然是得人心之举,而推重关羽,对于号召汉人的效忠尽力,矢诚不二,为其所用,更有政治利益上的考虑。最起劲者莫过于乾隆,对关羽死后的谥,也要改动。四十七年十一月上谕:“关帝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臣所谥,并非佳名。陈寿又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有私见,遂亦不为论定,岂得为公?从前世祖章皇帝,曾经降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而正史犹存旧谥,阴寓讥评,非所以传信万世。今当抄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旧习。所有志中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东华录》)
忠,义,跟了谁就是谁的,觉不卖主。
二哥忠义,流芳万年!汝以何敢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