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叫“多子多福”,家住南湖区新丰镇某村的张老太已经80多岁了,共有3个儿子1个女儿。
张老太含辛茹苦地将子女拉扯大,如今大儿子的孙子都上初中了,照理说老太太也该享享清福了,可是张老太虽“多子”却未“多福”。
元旦前的一天,张老太来到镇调解委员会,向工作人员哭诉与儿子们为财产和赡养问题发生的纠纷,现在自己已无法正常生活,要求调解。
弟弟跟母亲借钱未还
两哥哥得知后有意见
老娘舅吴子文从老人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得知:3年前老伴去世,3个儿子就因老人到谁家居住发生了矛盾。当时经村调委会调解签下协议:考虑到老伴在世时,两个老人一直是吃住在老大家的,而老二一直在外打工,所以商定老太太和第三个儿子共同居住,另外两个儿子分别承担一些老人的生活费。
但是,后来老三儿子结婚时,老三向老太太借了2万块钱,至今未还,另外两个儿子知情后对此不满,继而不再承担老人的生活费,并联手向老三找茬滋事,弄得全家老小不得安宁,老人终日以泪洗面。
在与老太太的沟通中老娘舅了解到,目前老太自身经济状况尚可,手中还有3万元存款、10多只家禽及8分田地。
老娘舅厘清是非 一家人和好如初
老娘舅与老太太的3个儿子取得联系后,随即到村里进行实地调查。首先分别听取了老太太3个儿子的意见和态度,然后又走访了老太太的邻居,掌握了实际情况,最后向村干部了解矛盾根源及当时调解的情况。
通过两天的走访调查,最终找到了矛盾调解的切入点:3个儿子并不是真的不愿赡养老人,只是因为一些财产上的小纠纷导致矛盾冲突,结果使老人陷入了无人赡养的僵局。对此,老娘舅打算从解决财产纠纷入手,展开调解。
老大、老二均表示愿意赡养老人,可是都认为老三是想以供养母亲为由独占老人财产,调解过程中矛盾进一步升级。
老娘舅稳定老太太的情绪后,给3个儿子就矛盾作了具体分析:“说得不好听一点,所有矛盾的纠结点就是你们做儿子的心里都惦记着老人手里的钱!”
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老娘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法律知识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首先,任何人都不要有分割老人财产的想法,财产的支配权归老人所有;其次,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子女要尊敬、孝敬老人,要怀着感恩的心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在老太太财产的处置方面,老娘舅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最后,3个儿子达成协议:一、老太太继续居住在老三家,老大和老二每人每月给母亲100元生活费;二、老三所借的2万元在春节前归还母亲;三、老太今后的医疗费以及百年后的开丧费由三兄弟平摊;四、母亲目前的财产由她本人保管,百年后再由三兄弟商量处置。
3个儿子都保证以后会好好对待老人,让母亲颐养天年,老太太一家重归于好。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南湖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