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3年的新氧,在医美内容贫乏的互联网上成功聚集了一群愿意付费,但决策慎重的潜在消费者。新氧采用的最直观的方法是“整形日记”一类的亲身体验类内容,并利用他们手中的精准流量,在医美网络社区撬动了数量众多医美服务机构,完成了消费者与医美机构之间的无缝对接。
截至2017年,新氧用户规模超过2000万。对于一个重决策的垂直领域以及高客单价的行业来说,新氧的这一用户量足以产生巨大的行业影响及丰厚回报。
新氧为何能够实现如此大的飞跃?
据新氧就行业的调查反馈:为了变得更美,女孩子们预备了大笔预算。至于这些预算投向何处,医美服务应用“新氧”表示,希望为爱美人士找到放心花钱的地方,同时也从医美机构处获得回报。
正是基于此,新氧快速增长的用户规模,使得其入选腾讯2017年“我是创始人·腾飞榜单12强”。
新氧如何汇聚了中国70%的爱美人士?
尽管中国越发开放,但对于美容整形者的社会压力依然存在,他们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同好并与沟通。所以,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愿意坦陈自己有美容整形的计划,并付诸实施的人并不多。
新氧创始人金星表示:从社会层面而言,稍显另类和非主流的人群更容易形成社区:当不被大众话语所接受,他们更需要一个地方相互倾诉,抱团取暖。”
金星本人是曾在中国元老级社交网站“猫扑”供职的创业者,他也将社交运营的经验用到了医美社区新氧上。他说:“一个女生不太敢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公开说自己美容了,因为下边的公开评论可能毁誉参半,甚至负面评价居多”。
由此,金星致力于为爱美人士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地方,而新氧社区就此应运而生!
曾经,中文互联网上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不多,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发表平台,另一方面医美机构的软性广告充斥着网络。
“你要在脸上动刀,你要花上万块钱,决策自然非常谨慎,需要收集信息”。金星为最初为新氧选择的模式是引进!
2013年,那时候新氧刚成立,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内容来吸引用户。但在国内,新氧模式已经是飞跃式创新了,没有内容怎么办?有人提出炮制,但金星不想,并严厉拒绝!金星认为新氧要做大做强,必须基于真实,只有真实的内容,才能吸引到已经日趋精明的消费者!
于是金星将某整形业兴盛邻国的医美社区内容翻译引入到国内,“图文并茂,拍照拍得好,文字也详细”,方便中国爱美人士参考。来源于真实体验的分享内容,必将赢得有真实感受的用户关注,在互联网的迭代式推动下,新氧社区的关注量翻倍的增长,新氧社区在短时间内成为爱美人士的聚集地了!
与此同时,新氧医美网络社区还通过市场活动,试图丰富本土原创内容。邀请各大整形医院在新氧平台上提供少量免费整形机会,参与者需要发帖说明为什么自己应该得到这个机会,并承诺在整形后的一段时间连载整形日记,供后来者参考——这些动作都极大提升了社区的活跃度,新氧吸引了众多垂直用户。事实上,这种前人的美容经验和恢复日记,对于那些后来者的参考意义极大。
新氧如何撬动差不多半个中国的医美机构?
“先有流量,再有交易”——社区引来流量,再形成一个交易平台,双方互相推动。当新氧汇聚了足够多的低成本流量,变现成为可能。
对于垂直平台的机会,金星判断说:多数高客单价、审慎决策的领域,理论上都有机会出现一个垂直交易平台的机会,例如携程和搜房。,新氧就是在医美领域打造的交易平台。
金星表示,新氧的商业模式类似于“大众点评+天猫”:新氧的社区部分对应前者,而交易部分对应后者。在社区中,网友创作的整形日记汇集在一起,变成了对医院和医生的点评。而作为平台,也允许证照齐全的医美机构利用新氧获客,促成交易。
有一点需要注意,“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做的双眼皮可能不一样”,社区分享型的平台更合适医美服务这种非标品的导购和推荐。
一般而言,医美机构的营销费用占全部支出的三成五到四成: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客,并努力将其转化为付费用户。当新氧能将平台上的用户导到医美机构促成交易时,它也能获得医美机构支付的市场费用。
相较于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优质医美机构在新氧渠道的获客成本仅为前者的七分之一,“大大节约了市场费用,拉低了营销成本。”金星说。
医美生意到底多赚钱?
当腾讯财经记者提出了有关公司利润多少的问题,金星婉拒了,仅强调公司已在2016年下半年就已经实现了盈利。并分享了部分数据,以佐证医美行业的庞大潜力。
市场机构德勤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医美市场约112亿美元,2015到202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是约23%。
金星说:“整形会上瘾的说法在市场上一直有传,其言也必有因,即使双眼皮一辈子可能只割一次,但瘦脸针半年得打一次,玻尿酸3-6个月打一次,何况女孩子夏天要脱毛,秋天要补水……”。
事实上,医美行业用户复购率的确极高:根据新氧数据,用户在包括首次下单在内的12个月里,平均每位用户产生4.1单消费,其中超过九成的人都不只一笔订单。
不过,金星也强调,医美机构的净利润率并不高,这与市场大众普遍认知有些许差异。2016年11家新三板挂牌医美机构的财报显示,净利润率普遍不足一成,最高的机构不到15%,营业成本中销售费用占均值为36%,最高能达到约六成。
新氧还想做些其他生意
在消费者与厂商之间,当前者的信息搜集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耗材和器械厂商在影响医院和医生采购决策的传统操作路径外,也尝试影响消费者,以期通过消费者影响医院和医生。一方面,医美领域市场化程度高,医院和医生重视消费者反馈;另一方面,医美领域耗材和器械的性质类似于化妆品,消费者有意愿参与采购决策。
金星表示:医美行业中医院、医生、消费者和厂商四个要素之间,新氧已经连接了消费者和医院、医生,做导流和消费决策的生意。当以上连接都已建立,新氧还试图借由这些关系,进军医生、厂商及医院之间的商业机会。“成为医美行业的服务提供商。”
事实上,还有其他潜在商业机会发生在消费者与厂商、医生与厂商,医院与医生及医生与医生之间,还有更多可能性。医生与厂商的连接是医疗领域的传统关系:厂商为医生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以拉近距离,培养医生使用其产品的习惯;而握有众多医院消费数据的新氧,也可以利用其汇聚的医院资源,集中向厂商低价采购药品和耗材。此外,在医院与医生之间,存在招聘和培训的可能性。而在医生与医生之间,则有可能形成专业性社区。
金星说,在用户导向的医美领域,整个产业链条中最有话语权的就是手握消费者的平台。新氧利用已经获得的庞大垂直流量,愿意尝试“四两拨千斤”。他希望从消费者入手,生长出一个更庞大的医美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