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际贸易骗局,你中招了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如今已有15个年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展,无数企业已大获其利。凡事都有双面性,有企业受益于国际贸易,蒸蒸日上,也有企业受制于国际贸易,惨遭欺诈,毁于一旦。
资金雄厚的大企业遇到国际贸易诈骗,尚且难免伤筋动骨,要是落到中小企业身上,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更要小心谨慎,以免上当受骗。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企业首先要了解国际贸易诈骗手段,从源头上进行扼制,不给诈骗分子一丝一毫的机会。
骗局一:信用证诈骗
中国企业一般对信用证贸易非常信任,使得一些善于钻空子的不法公司威胁逼迫本国开证行拒付,并对中国企业的单据吹毛求疵,以达到迫使企业同意降价的目的。甚至有些公司勾结当地政府,起诉中国出口商信用证诈骗,发布“止付令”,要求开证银行停止付款。
对此,企业尽量选择正规诚信的国际贸易公司进行交易,在贸易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书面文件,签订正规条款详尽的合同,同时在合同中建议加入仲裁条款,若后期出现信用证问题,可申请两国仲裁。
骗局二:放长线钓大鱼
此类骗术一般是各行各业通用的手段,诈骗者通常会先跟企业进行几笔正常的小单交易,一步一步获取企业信任,之后再诱使企业与之签订一个大额合同,实施诈骗计划。企业就这样慢慢落入圈套,完全没有警惕之心,损失惨重。
所以,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宁可少赚利润,也不要盲目签约。遇到对方滞付情况,立马停止交易,要求对方付款后,再进行下一场交易,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骗局三:双重合同自吞苦果
国内一些企业往往为了眼前利益,与外方贸易公司签订两套合同,一套是正常加工费的合同,还有一套是为了降低通关手续费,虚报加工费的虚假合同。外方公司只需付申报合同涉及的费用,而不足的费用则通过非正常方式补齐,一旦外方公司出现资金紧张,拒付或托付情况,中国企业会因虚假报关不得不吃哑巴亏,自食恶果。
企业不要为牟取眼前小利铤而走险,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一定要走正规渠道,遵法守纪,避免后期吃大亏,得不偿失。
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满载而归,就要从自身做起,规范贸易行为,文明交易。同时要注重合同文件类的签订及保存,熟悉法律知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