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贸区试验区成立百天——今年上半年 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6.6%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陈碧红 张守帅)7月10日,正直成都自贸区试验区成立100天。在过去百天时间里,包括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双流区、青白江区四大片区,究竟探索出了哪些成果?做出了怎样的创新?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7月16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成都自贸试验区的百天成果。
今年上半年成都进出口总额达1812.9亿元
成都自贸试验区自4月1日正式挂牌以来,区内注册企业快速增加,各种要素不断聚积,改革创新红利开始释放。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新注册企业7608家,注册资本1026.36亿元(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020.9亿元,外资企业注册资本5.46亿元);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半年成都市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812.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66.6%,高于同期全省59.5%的整体进出口增幅,占四川进出口总值的86.4%,该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8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914.1亿元,增长61.4%,同期全省整体出口增长52.4%;进口898.8亿元,增长72.1%。蓉欧快铁共开行377列,中亚班列开行14列,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展进出口业务250票,货重1751吨,货值1.24亿元。整车进口117台,货值1.7亿元。双流航空港国际航线突破100条,双流综保区海关受理报关单63154票,监管货运量22598.4吨,监管货值229.3亿元,实征税款3.4亿元,分别增长10.8%、61.3%、88.1%、41.7%。
创新一系列政策 取消各类证明298项
“过去一百天来,成都自贸试验区内,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和改革举措。”据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管理委员会主任郭启舟介绍,包括成都海关、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四川省银监局等中央驻蓉单位和四川省公安厅、四川省国税局、四川省工商局等省直部门,均制定了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相关政策。
比如,为有力推动企业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创新事业单位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深化产业园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等;
比如,为给自贸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成都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分别出台《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和《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比如,为促进高层次人才集聚,成都市公安出入境管理局在国家公安部7项措施和省公安厅13项措施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出台15项出入境便利化措施等。
数据显示,自《成都市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公布以来,已取消各类证明298项,仅保留15项。
郭启舟表示,为确保自贸试验区各项工作顺利高效推进,目前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条块结合、精简高效的“148”工作机制。即在组建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的基础上,同时成立了简政放权、投资体制、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金融创新、监管治理、法制保障和宣传工作8个功能推进组,全面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