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嵊州成立农林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
在作为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核心基地的嵊州市良种繁育场,每到丰收的季节,就会迎来大批农民朋友和农技人员,他们会来到示范田现场看禾、评审、选种,通过“种子选美”的方式,来加快绿色品种推广,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据了解,入选“看禾选种”窗口展示示范的品种,大多是浙江省近年来刚通过审定或正在进行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在嵊州市良种繁育场内,展示的品种就有近百个,每个品种面积1亩,种植面积约为220亩,展示示范品种主要以晚稻、早稻等品种为主,涵盖了当前生产上的主导品种和潜力品种。
“种子的好坏将决定一年的收成,种什么好,农民喜欢眼见为实,所以一到收获的季节,他们就会到我们这里的展示田来参观,这样也能更好的帮他们选出最适宜的种植品种,解决选种的一个误区。”作为嵊州市良种繁育场的农艺师,杨曙东现在是该市粮食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中的一员,除了开展“看禾选种”之外,他们还实行了“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引导农民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据悉,杨曙东所在的这个创新团队共遴选专家13人,成员包括了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嵊州市农林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嵊州市粮食产业协会等为代表的农业方面的专家学者,成员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协作,优化整合了农业科技资源,找到了一条促进农业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方式。
在嵊州市,类似于粮食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这样的专家团队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农业不断前行,近日,嵊州市成立了农林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打开了农技成果转化的又一通道。
据嵊州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高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嵊州在原来推行的农技大师服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林产业的实际需求,组建了粮食、畜牧、蔬菜、茶叶、水果、香榧、竹笋、花木、生态文化等9个嵊州市农林产业技术创新百人服务团队。
据了解,此次新组建的涉农技术创新服务团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团队中以现有嵊州涉农部门技术骨干和早些年的农技大师为中坚力量,吸收了乡镇经验较为丰富的高级农艺师和农林技术工程师以及涉农行业协会的骨干参加,主要是开展基层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示范,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等。引人注目的是,这次嵊州农林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首次引入科技院校的专家教授参加。来自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省农技推广中心、省畜牧局等的20多名专家教授分别担任团队领军人物,着重研究本领域的农业科技发展工作思路、重点和措施,开展本领域的应用性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而除了粮食、畜牧、蔬菜、茶叶、水果、香榧、竹笋、花木8个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外,嵊州还专门成立了生态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其中有科研院校的5名教授参与其中,整个团队人数达到了15人。
“农林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的推出,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并将提升和推进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嵊州市农林局局长吕勇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