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巴中,更爱巴中人和谐


我是土生土长的巴中人,是巴中山旮旯的山泉水养育我长大,一路顶着巴中头上那片蓝天,踏着巴山的黄泥土,吃着巴山的红苕、稻米和菜蔬,走过了几十个春秋。我爱巴中,因为我的根在巴中,我爱巴中人和谐共生,因为巴山百姓历来一起苦苦奋斗,才有美好的今天!
时势造英雄,英雄无愧于历史!红军年代的巴中人,四万巴中同胞不惜流血牺牲,追随中央红军,举起镰刀割断旧乾坤,挥动铁斧劈开新世界;新中国诞生以来,巴中人没有以自己是第二大苏区,就向百废待兴的祖国伸手,而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一起建设新巴中!第一代书记,六十岁以上的人们,感受到他们作为共产党人的高贵品格——把为人民服务,当成了自己崇高的使命,百分之百地就是人民的勤务员,时时刻不忘替民解忧,为民办事!还在温饱线下的百姓,为了感谢那些受党委托的使者,只有捧给一碗老鹰茶,道一声深情的:“谢谢!——”
尽管也遭遇三年特殊困难,准确地说:食不果腹,浮肿病人凸显,一口吃食就是最大的庆幸……但是,几乎无人责怪自己的政府,哪怕被个别蛮干风影响的干部伤害过,心理也未曾留下对政府的丝毫怨毒,因为旋即就彻底纠正了不好的“四风”,说明党始终秉持着初心!
就是那场“史无前例”中,受冲击的干部或群众,心理也始终坚信组织会给自己一个公道!一旦获得昭雪平反,他们干事业的劲头,犹如火山喷发!有被冤屈26年的老干部,恢复工作后更加勤勉于工作,总说:可惜我耽搁得太久了……
开放改革后,无可辩驳的事实,大家早已越过温饱线,个个挽起袖子大干快上,奔向小康了!难得的大好局面啊,千载难逢啊,人心思富可以理解,人们生活质量水准自然提高不少了,未来的梦还在心底,正奋斗着哩。这些不正是当年割旧乾坤,开辟新世界的初心吗?
但是,你我也别忘了,那炮火纷飞的年月,红军将士是把什么留给自己,把什么让给战友吧。这不是说说就可以,也不是在文章中写写就完事,需要你、我、他,实际践行哟,在奔小康的路上,还是不让一个同胞掉队的好!
“叫花子烤火”的局面,不利于发展,因为会破坏发展环境。

叫花子烤火_——往自己面前刨!

“叫花子烤火”

楼主观点奇葩,不予置评

是个爱故乡的人

这个方法正好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