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为什么买股票亏了

这是我第一篇关于投资的文章。因为在旅行中,本来想偷个懒不想写东西了,但女儿在家里那么努力行为,激励着我发愤图强,决定今天要写一篇投资短文。一般投资文章都会讨论如何赚钱,我这一篇短文角度不一样,先分析一般人是如何亏钱的。
我爸很喜欢炒股,由于他的成长环境的关系,从小就喜欢各种赌,包括炒股。大概四年前,我给他一些钱让他自己买股票去。这几年下来,他的总收益是亏的,亏的百分比幅度应该是比较大的,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因为他现在不想跟我分享这些悲伤经历。而且他用全部钱买的那个股票还处于停牌状态,应该也属于垃圾股吧。这是他的现状,但我这几年的收益不错,远远跑赢大盘。下面我分析原因。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爸买的股票跟我持仓股票差不多,为了保守起见,很多都是我推荐买的。没过多久他赚了点钱就把手上赚的股票抛掉了。然后他就会问我还有哪些股票是可以买的,我说我没有新的股票可以推荐的,我手上的股票还是原来的那几只。这时他就等着他抛掉的股票下跌,等下跌到一定幅度他会再次买入。炒过股票的人都知道这个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奏效的。但优质的股票长期是上涨的,所以十次操作里面总有那么两三次接不回来,这样他就会失去手上的优质股票。卖出去永远有机会接回来的是那些垃圾股票。
另外,对于他来说,如果某支股票接不回来,绝不会再次买入,因为这样做跟他卖出股票的初衷相违背,他的初衷就是要用比他卖价的更低的价格买入。这时他就会打电话向他朋友咨询(因为我也没有新的股票可推荐给他了),根据朋友的建议,他就会买入一些新的股票。很多时候,买入这些新股票也可以浮盈,这时候他也会向往常一样,迅速地抛掉,落袋为安。我知道有段时间他几天几天就会跑过来跟我分享,最近又赚了多少钱。
当他买的股票遇到下跌的股票,这个时候他就会把赚钱的股票抛掉,或者拿出剩余的现金去买那些浮亏的股票,以降低持仓成本。很多时候降低持仓成本行为也是可以凑效的,当股票下跌 30%的时候,你再多买了一倍数量的股票,后面这支股票涨个20%,你不但可以回本,还可以小赚。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爸每天都可以赚点小钱,每天都会给自己小惊喜。
根据我上面所描述,我们知道了我爸是有很强烈的锚定持仓成本的概念的人,很在意他自己的持仓成本是多少,以及这只股票以前的价格是多少。他手上优质的公司股票不是因为上涨抛掉了,就是因为去加仓那些下跌的股票而抛掉了。如果运气好,股价下跌的那个公司也是优质公司,只是短期下跌,然后去加仓以降低持仓成本,那早晚也会涨回来的。但运气对长期来说是无效的,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好,所以长期来说,他的股票一定是在垃圾股上面。
这个逻辑推演已经很清楚了,对于那些有强烈的持仓成本概念的人来说,不懂得沉没成本不能影响最终决策的人来说,把钱集中在垃圾股上面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其实我爸只是一个例子,中国的大部分股民都是这个层级。垃圾公司占上市公司至少95%,中国的普通股民就是这些公司股票的长期持有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十次买入八次赚钱,会不断地赚些小钱,然后不断地调仓,最终会栽在一两只垃圾股票上面,栽在这一两只股票的损失永远大于先前赚的小钱总和。
即使是很理性的人,决策的时候还是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感性思维的影响。因为感性是潜意识的、是舒服的,感性的行为是趋向于即时满足的,是人们可以不知不觉做出的行为,这也是人性。理性思考相对来说是痛苦的,是延迟满足的,是反人性的。但事情的成功往往是反人性的,这不单单是投资,在很多事情上面也是这样的。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事情是否要持续进行下去,跟你先前投入了多少时间多少钱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更多的是基于做的这件事情的期望值(成功收益*成功概率)以及你目前的现状。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 反人性的,都是需要训练的,逐步提高自己的理性成分。所以我告诫那些在一个男人身上投入很多时间和感情的女孩子,如果男的不行,当断则断,不然未来会更加痛苦,这也是作为自己的训练理性思维机会。
写到这里我想表达什么呢?我想表达的是如果你有强烈的以下概念,那最好不要去碰股票。
* 我喜欢落袋为安;
* 我今天又小赚一笔;
* 我买入成本是十块,现在卖出去要亏的;
* 这只股票以前的价格10快,现在跌到3块了,现在买真划算;
* ......
有强烈以上概念的人,先训练训练,不然的话你最终的钱都会在垃圾股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