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玩学步车二楼摔下致重伤


2月14日是情人节,不少人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时,瑞昌市民张月明却并不那么开心。他11个月大的孩子小明(化名)不慎从二楼楼梯摔下,造成鼻腔口腔大出血。本报提醒家长,家中安全隐患不少,希望家长引起重视。
小明在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
小宝宝玩学步车从二楼扶梯摔下
16日14时许,浔阳晚报记者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见到了小明。此时他躺在病床上睡觉,白净的脸蛋略显憔悴,而站在一旁的父亲张月明默默地看着孩子,一脸担心。“我们春节是在瑞昌范镇老家过的,平时就把孩子放在二楼房间玩耍,为了怕孩子摔下楼,房间门口特意用椅子挡住。”张月明说,“14日晚上,我老婆把孩子放在房间玩学步车,就出去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张月明听见屋内传来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我赶紧跑过去,结果发现孩子已经摔倒在楼下了,一地的鲜血。”
当晚,张月明就紧急把孩子送往瑞昌市人民医院,但是由于伤情严重,医生建议把孩子送往九江市妇幼保健院。送到市妇幼保健院后,孩子立即被送往手术室,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孩子被送往重症监护室观察,“医生告诉我们孩子的舌头差点断裂,只有一丝皮肉连在一起,缝了几十针才接上。”张月明说,当时孩子鼻腔口腔大出血,颅内也有一小块出血。
张月明家是低保户,父亲是伤残军人,老婆没有工作,一家人全靠他养活,一天几千元的医药费实在出不起。张月明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帮他的孩子,张月明电话是15879284494。
专家:别让孩子离开大人视线
南湖支路一家幼儿园的负责人刘先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0多年,他表示,9岁以前的儿童对于危险的认知十分有限,且攀爬能力很强,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
“小孩天性好动,而且很多小孩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他们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和‘多动’的症状。”刘先生说,一旦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之前也发生过类似因为孩子找父母而引发的坠楼悲剧。”
刘先生提醒说,孩子摔伤、坠落、误服和烫伤的意外,生活中较多。对孩子而言,家中一些危险的绳索等,也极易伤到孩子。危险的绳索包括:窗帘拉绳、落地灯电线、未固定的电话线、电脑接线等。 此外,玩具上超过7英寸(约合18厘米)的拉线、带子也很危险,尽量不要给4岁以下的孩子玩,以免误缠脖颈导致窒息或受伤。
增加窗户的保护措施能使儿童窗口跌落死亡事件降低50%到90%。因此,防止儿童坠楼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飘窗、阳台等处安装防护栏。但记者昨日就此采访发现,市区大多数有飘窗的小区,飘窗原先的护栏,多因不美观而被拆除。“拆除飘窗栏杆的危险性很大,一旦无法形成一定高度的保护,安全隐患自然埋下。”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轻易让你的孩子离开视线监控范围。”刘先生说。
医生:学步车无助于学走路
宝宝学走路往往引起全家人的关注,但有些家长却喜欢揠苗助长,急于让宝宝学会走路,就借力于婴儿学步车。专家提醒,宝宝走路有自己的自然规律,不要操之过急。妇幼保健院陈医生表示,宝宝在学步车里,无论行走、承重、用力和保持平衡都与真正的行走不同,容易使婴儿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学步车会减少孩子大运动锻炼(爬、站立、弯腰、行走等)及花费力气,不利于身体各部位运动协调性的发展,降低孩子独立行走的欲望,使其缺乏自主性锻炼,延迟其开始独立行走的时间。
一些家长常常把宝宝放在学步车中,然后就去忙自己的事情。正是因为这种“疏忽大意”很容易导致危险的发生。
陈医生建议,学步车里不宜久待,更不能把它当做孩子独自玩耍的安全场所。如果不得已需要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选择底盘宽大、配有制动装置(在台阶边缘可以制动)的学步车。
(记者 余超/文 谢文/摄)
拓展阅读
孩子意外摔倒应急处理“五步骤”
第一步:看孩子的神志情况。摔伤最紧急的就是发生颅脑外伤,摔伤后,家长要注意判断孩子意识是否清醒,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可以问孩子叫什么名字,认不认识爸爸妈妈,简单的数字是不是认识等问题进行判断。”
第二步:检查孩子的生命体征、呼吸和心跳状况。
第三步:如果以上两个都没有问题,可以利用家里的三角巾、毛巾、厚纸板或者木片等,对孩子的受伤部位进行简单包扎,局部制动,避免骨折断端移位,加重伤情,切记不要包扎得太紧,同时要注意观察远端手指或者脚趾的血供情况,一旦出现发麻、肿胀、皮肤黑紫的情况要立即松开。
第四步:如果有外伤出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先在家里进行局部的简易创面消毒处理。
第五步:将孩子送往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救治帮助。

家长真是要看好小孩啊 一不小心得后悔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