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如何才能赚大钱呢?这5点能帮到你!

很多包工头调侃道,如今干工程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你不干,大把人抢着干,你只能活活饿死;你要是硬着头皮干,没得实力的话,亏死你,整不好还触犯法律。那么包工头如何打破先有的局面呢?玉扳手小编咨询业内几个建企老总,提出以下5点。
一、低价中标
“低价中标”一直是建企的心中的刺,拔都拔不掉;不接工程,公司开支费用怎么办?你低价,亏死。
虽然大家都知道低价中标“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只要这个游戏规则没改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其次近年来人工成本、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工程定额一直没更新,投标价格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优良的工程才是一件奇葩的事,怎么办呢?
zf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禁止低价中标;建企自身也要联合起来,抵制业内恶性竞争对手,创造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增改增——害死一批包工头
营改增出台后,建筑行业,不论是老板,还是财务人员,特别是挂靠单位,基本都是一片唉声怨言。
本来工程利润就不高,每个项目净利润有10个点非常不错了,而且还要确保工程完工后全部工程款能收回来。
本来行业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造成很多工程都是低价中标或低于成本中标。抛开一些不正当偷工减料的方法,很多公司都会从购买材料不开票方面节省成本。你去任何一家建材店,开票一个价,不开票一个价。在以前的税制下,税就是3个点,能不开票就不开票,能省则省。
到了营改增后,必须开增值税发票,买材料价格猛涨6个点甚至更多。对于大部分包工头来说,这个压力是他们没能力承担,导致很多工程出现停工,烂尾的现象;最终还是业主或zf埋单。对于包工头来说,营改增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你工地临时需要一车沙,路边农民开着拖拉机拉过来,哪里来发票呢?因此有关单位制定政策前,能否调研清楚,把所有问题考虑进去后才制定,不要拍脑袋思想,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这种想法害死一大帮人。
三、违法分包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建筑工程主体部分不能分包,分包部分必须经过业主同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玉扳手小编举个例子:比如从某些企业产值和人数上都能看出端倪;例如某企业2017年产值19221亿,该企业总人数约为30万,人均产值约为640万,哪家企业有那么高人均产值呢?
大家都知道大型工厂项目投标要求必须是特级资质或一级资质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劳务和机械方面比较薄弱。而资质较低企业就会通过其他途径赚钱,因此一个工程由不同单位施工就不奇怪了。分包既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也有不合理性,该如何界定呢?
四、材料单价超过合同规定,却不给调价
干过工程的人都知道,建筑材料占工程造价60%--70%左右。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不停的变动,直接决定建企“生死存亡”。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等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有些业主根本不考虑这一因素,出现材料价格超过合同规定也不给调价。
五、文明施工及环保的加码
自从柴静的《穹顶之下》播出后,国家加大对环保查处的力度。工地周围必须配备喷头,进出工地必须清理干净,不能把淤泥带出工地。项目部驻地建设绿化、停车位、还要美观大方等一系列额外要求。
这些工地标准都可以做,但是导致施工单位的成本增加20%--30%,而项目的价格也没有相应的提高,还是原来的价格,那么施工单位的利润呢?你懂得!
建筑业的“毛病”根深蒂固,不是制定简单几条政策就可以完善,必须从内而外推动整个行业变革,才能让从业者由衷的改变;借助互联网+翅膀,融入玉扳手平台,跟我们一起推动建筑业的变革吧!
你想成为建筑业的变革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