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宁津生院士逝世享年88岁 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宁津生成就介绍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津生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15日16时06分在逝世,享年88岁。建图教育
宁津生院士祖籍安徽桐城,1932年10月22日出生于天津。1951年至1956年在同济大学测量系学习,大学毕业后进入测量制图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至1988年担任测绘科技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7年担任测绘科技大学校长,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12月光荣退休。
宁津生院士曾担任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分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中国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总编委会成员及《测绘学》总顾问和综论组主编、《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和分科主编、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学术杂志《大地测量手稿》和《大地测量公报》编委、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湖北省高等学校设置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组长等职。
宁津生院士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是该领域著名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主要研究我国天文重力水准的理论、方法和精度,其研究成果完善了当时由苏联专家为我国设计的天文重力水准布设方案,部分成果被收入修订后的我国《天文重力水准测量细则》,作为我国重力测量实际作业的依据和标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确定相对大地水准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其成果为确定我国大地水准面提供了一种新方法。80年代中后期,他重点研究全球重力场的逼近理论,由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项目和国家测绘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建立了我国当时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wdm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