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糖尿病患者超10万,专家提醒:饮食控制是关键


11月14日是第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昨天,记者从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登记糖尿病患者总数已从2009年的4万余人上升到10万余人。在患者数量上升的背后,究竟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人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疾控中心和市区多家医院的专家。
应酬族成糖尿病“主力军”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几乎每天都有患者前来就诊。”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郭如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值事业上升期,年龄为三四十岁,位于糖尿病临界线或已经是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已逐渐成为糖尿病的“主力军”。
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马晓洁表示,糖尿病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饮食不规律、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工作的高压和过度劳累都容易导致胰岛负担大、血糖控制不稳定,从而引发糖尿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糖尿病早期并无任何症状,这就容易被患者本人忽视。“最近科室里有5个因为糖尿病住院的患者,有些进院时竟然挂了皮肤科,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马晓洁说。
“糖尿病的形成往往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发现得越晚对血管神经和重要脏器的损害会越严重。”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沈更新建议,“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经常饮酒、熬夜、缺少运动的以及直系亲属有患糖尿病的市民,应该保持一定的警觉,每年至少应去正规医院进行一次血糖检测,早预防早治疗。
“糖妈妈”数量越来越多
在我市所有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当中,“糖妈妈”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记者从市妇保院了解到,今年8月至10月,该院共报告本市户籍患者380人,比去年同期上升11.4%。其中,年龄最小的20岁,高发年龄段集中在26至35岁。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多数于产后恢复正常,但将来患糖尿病的机会增加。”据市妇保院围产保健科专家管宇宏介绍,年龄大于35岁,妊娠前超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史、曾有过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等都是造成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怀孕期间摄入过多高糖分的水果、进食增多但缺乏适当的运动导致的体重增加,以及孕期生理变化导致的糖代谢紊乱均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孕期妇女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到医院进行定期血糖测定。”据管宇宏介绍,为了正确引导、加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市妇保院设立了“妊娠期糖尿病一日病房”,帮助孕妇了解、应对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控制是关键
“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和基础是饮食控制。”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吴益康表示,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
吴益康建议,市民在日常饮食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糖分或太油腻的食物,每日饮酒量不超过1至2份标准量(1份标准量相当于啤酒350ml、红酒150ml或低度白酒45ml);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等;保证每周运动时长不少于150分钟,注意定期体检,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此外,针对“糖妈妈”,专家们建议在孕期内适当限制钠盐摄入,妊娠期注意监测血压,防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禁止饮食中加糖,烹调原则上不加糖;禁止进食含热量过高的甜食,如蛋糕、巧克力、糖等;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鱼子、猪油、牛油、蟹黄等;建立合理的饮食生活规律,进餐时间规律,不要熬夜。(嘉兴日报)

迈开腿,管住嘴,想要长寿莫贪嘴。
可惜啊,可惜,别人是吃的太多了,我是一天3次吃不饱,如果你们不相信到我这里来看看保你们回家想吃给24小时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