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制作公司与翠华楼饭庄的菜品拍摄


菜谱制作与翠华楼饭庄
   我家边上的老字号翠华楼餐厅,小时候家里来客人爸妈就会带着我和哥哥去翠华楼饭庄吃饭,老馆子
,在那个时候在脑海里还没有菜谱的概念,每次妈妈把一张带有菜名的单子给我看,说想吃什么,那时完
全看不懂那上写的什么,我便毫不犹豫的说拔丝山药,现在每当想起我并不爱吃山药呀,应该是山药上面
裹着糖缘故,小孩子吗都喜欢吃甜的,在那时更不知道菜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了。知道那张纸上面的字菜
很好吃,更不知道什么是菜谱制作。
    在哪时心想长大一定当个做饭的厨师,而不是现在人说的当个美食家,现在想起傻傻的,所以说翠华
楼饭庄对我日后成长有一定关系,那个时候 也不懂什么菜品的美观,就是知道很美味。
   长大以后才知道翠华楼饭庄是经营鲁菜的餐厅,从此对山东有了初步的认识,翠华楼饭庄是北京最正
宗的鲁菜饭庄,在90年代我对菜谱有了初步的认识,做成了塑料的本皮里面是打印的彩色纸还是没有图片
,不过觉的已经很高级了,在和现在的菜谱制作比真是天壤之别,那时对菜谱有了更一步的认识。
    对于我来说90年代,是我梦想的年代,96年12月我通过了北京市劳动局核发的中餐厨师中三级证书,
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厨师,考试的菜品,五彩肉皮冻荤素搭配的冷荤,菊花鱼,菠萝古老肉,银牙里脊丝
,都是我爱吃的,我的确挺馋的哦。接触菜谱的时候就更多了,菜谱也是厨师的一部分,我深知做厨师的
不容易,干了不到三年的厨师生涯,结束了。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朱羽君,她把我带到了另一个行业,完
全和餐饮不搭边际,摄影。在她哪里学到了,摄影与摄影艺术,摄影构图的意义,对我日后拍摄美食起到
了很大的帮助,在和老师学习了3年的时间,逐步进入拍摄美食摄影师行列,
   2004年在当年干厨师时的同事,在师哥,师弟的鼓励下开始做菜谱制作与美食摄影的公司,一干就是
10年,回头看看那不就是翠华楼饭庄当年,那简单而简易的菜谱与美食,一步一步使我进入了菜谱制作行
业。
   现在的翠华楼饭庄依旧在王府井,创业于民国时期(公元1940年)起名为 翠华楼 意为,荟萃山东菜
之精华于一楼,以飨食者。
萃华楼继承了号称八大楼之首的东兴楼衣钵,在北京物资短缺、餐饮业不景气的1940年开业,经营传
统鲁菜,并一度作为涉外饭庄用来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宾。萃华楼专门将南大厅辟为招待贵宾的地方,而
老百姓的席面一般都摆在四合院的天棚底下。南大厅里的用餐气氛与天棚下的热闹场面总能形成有趣的对
比。
    以下是翠华楼饭庄的简介,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看看:
   北京萃华楼饭庄地处繁华的王府井大街58号,创业于1940年5月16日。是一家驰名中外正宗鲁菜的大
型饭庄,经营面积1800平方米,陈设讲究、古色古香、豪华的龙、凤宴会厅和风格各异的单间雅座,
给人以高雅舒适之感,可同时接待400余人就餐。“萃华楼”意为“荟萃山东菜之精华于一楼,以飨食者
”。它以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环境优雅,技术精湛,服务周到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堪称北京山东菜系
之首。属于全国五星钻石企业,北京市特级餐馆,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以
其高超的烹饪技艺、独特的风味菜肴、传统的优质服务和多样的经营方式,享誉京城。开业初期,蒋介
石、孔祥熙、宋美龄等名人多次来店,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总理、杨成武、万里等先后多次在店宴请国内外
宾客,文人墨客、一代国画宗师徐悲鸿,享誉中国画坛的“南张北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著
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名医关幼波等也先后光临;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还在就餐后欣然命笔。萃华楼
饭庄在市场竞争中,刻意求新、振兴鲁菜,在烹制菜肴上,选料精细,制作讲究,烹制精于爆、炒、蒸、
炸、烩等,葱烧海参、糟溜三白、烩乌鱼蛋、翅针银丝羹至今列为该店名菜,创出一批适合现代人口味的
鲁菜新天地。萃华楼业务技术力量雄厚,专业技术人员达50余人,由高级厨师、服务师、宴会设计师等
组成了一个较为强有力的科学管理的企业。多年来被评为北京市餐饮业特级餐厅,全国百强企业之一
,市卫生红旗单位,市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中华餐饮名店,中华老字号,国家级绿色餐饮企业。地处王
府井繁华商业街的萃华楼全体同仁热情欢迎中外宾客光临。
    多年后有幸为翠华楼饭庄做菜谱,拍摄菜谱菜品,也算是圆了儿时的梦想了。

北京诺鼎菜谱制作公司
张正军
13701284300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