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的“慢性杀手”——牙周病

牙周病作为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号称中老年人牙齿缺失的“慢性杀手”。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牙周病的患病率在80%以上,88.4%患者牙列不完整的主要原因就是牙周病。中老年人出现食物嵌塞、牙龈退缩、口臭、咀嚼无力、松动等一系列症状,对健康牙和人体健康的损害都极大,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正确认识牙周病。
什么是牙周病?
简单说,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我们可以把牙齿想象成一棵树,蛀牙就是树干上被啄出了洞,牙周病则是树根周围的土壤病变和流失。失去了土壤的支撑,树摇摇晃晃,随时可能倾倒。
中老年人牙周病的特点
1、口腔卫生状况大多较差。中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牙龈退缩,牙间隙增大,水平性食物嵌塞明显。牙根面暴露,楔状缺损增多,造成牙本质敏感,跟面龋的发生增加,这些皆造成自洁作用的减弱。
2、牙周袋普遍不深,牙周附着丧失严重,根分叉病变较多。中老年人牙周组织的生理性改变使其抗病能力下降,一旦发生牙周炎,修复能力较差。
3、牙槽骨吸收严重,牙齿松动移位更明显。由于许多中老年人有很长的牙周病史,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牙,而失牙后咬合关系的破坏以及不良修复体的影响,又使牙周的病变进一步加重,加上修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弱,致使许多中老年人牙槽骨吸收严重,牙齿移位松动明显,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4、中老年人牙周病多呈慢性过程。因中老年人牙周病多数在青壮年期发病,牙周附着丧失严重,形成牙周脓肿的较少,从而自觉症状不明显,多数因咀嚼无力而就诊。即使牙周炎的始发期在老年,因局部的抗病能力下降,牙龈萎缩,其临床表现亦多呈慢性过程。
5、中老年人常伴系统性疾病,用药多而复杂。如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牙周脓肿;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服用心痛定等药物可导致牙龈增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血药物导致牙龈自发出血,都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同时使患者牙周治疗复杂化。
中老年牙周病的防治
长期以来,由于牙周炎发展缓慢,早期症状不很明显,常不为人所重视。“老了就该掉牙”、“刷牙出血不是病”等错误观念一直植根于人们的脑中,到影响正常生活而就诊时多已为“晚期”。事实上,许多中老年人往往是因为要镶牙或种植牙,才从医生那里知道应该进行牙周治疗。
中老年牙周炎的防治,首先要从纠正其错误观念入手。一方面让患者清楚终生拥有健康的牙齿是可能的;另一方面应使其认识到牙周炎和全身疾病的关系,牙周炎可不同程度地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只有正确地认识才能使中老年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治疗的效果才能得到长久的维持。
其次,应强调维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建立起防重于治的观念。牙周炎作为慢性感染性的疾病,始动因子是细菌。细菌在牙面堆积形成菌斑,清除菌斑最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正确而有效地刷牙。食物嵌塞严重者应提倡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以有效地清洁牙齿的邻面,这不仅利于维护牙周组织健康,对根面龋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再次,应告诉病人菌斑长时间堆积会钙化形成牙石,牙石必须由医生去除,是刷不掉的。龈上牙齿随年龄的增长增加并不明显,但龈下牙石的增加则非常明显。因此,应让中老年人知道定期的牙周保健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