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回顾:美国基本面保持韧性而欧元区表现不佳,美债收益率超跌反弹,美元涨欧元跌;美股创下年内新高,风险偏好继续抬升,日元和黄金收跌;英国议会否决所有脱欧备选方案,英镑基本回吐周初所有涨幅。美元强势背景下,境内外人民币相对美元稳中有升,三大人民币指数震荡,期权隐含波动率继续下降。境内外掉期价差走扩而远期价差收敛。
基本面纵览:全球市场:(1)美国pmi数据展现韧性,3月非农薪资增速放缓,预计下周通胀数据难有亮眼表现;特朗普对美联储人事干预挑战联储独立性;(2)欧洲经济数据表现不佳,股市进入技术性牛市;(3)英国议会在第二次指导性投票中,再次否决了所有备选脱欧方案,英国脱欧将进入冲刺阶段。国内市场:(1)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非储备金融账户录得逆差,受到全球景气下行、避险情绪抬升、人民币预期变动、政策宏观审慎等影响,其他投资账户由顺转逆;2018全年经常账户顺差仅占gdp的0.4%;(2)人民币债券正式加入巴克莱指数,将带来被动配置资金流入。
后市展望:下周关注欧央行议息会议是否会就利率分层和长期再融资计划透露进一步的信息,并关注中国信贷、通胀和外贸数据会否进一步抬升市场风险偏好。美元指数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但须警惕欧央行鸽派言论使得美元指数短线冲高。人民币汇率继续面临多空交织,不改震荡行情。英国脱欧将迎来关键一周,推迟脱欧依旧是大概率事件。
国际收支,英国脱欧
一、一周回顾
全球市场方面,美国经济数据好坏参半,但基本面整体保持韧性,美债收益率超跌反弹,美股创下年内新高,不过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惨淡,美元涨欧元跌;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全球主要债市收益率全面走高,日元和黄金收跌;英国议会否决所有脱欧备选方案,英国脱欧将迎来关键一周,英镑基本回吐周初所有涨幅(见图表 1)。
人民币市场方面,美元指数升值背景下,境内外人民币相对美元稳中有升,整体仍维持在6.70到6.73区间,或与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巴克莱全球指数有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期权隐含波动率继续下行。受到风险情绪抬升影响,日元相对人民币贬值0.6%,欧元、英镑相对人民币升值,三大人民币指数震荡(见图表 2和图表 3)。
流动性方面,本周美元流动性影响因素基本保持稳定,libor美元利率依旧徘徊在2.60%附近,境内美元拆借利率(3个期限)下跌1bp。银行间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上周跨季后随着资金需求回落,短端利率如期下行。金管局保持流动性偏紧,hibor利率略微上涨。境内外远掉期点数小幅上行,掉期价差走扩而远期价差收敛。
二、基本面纵览
全球市场
1.美国:无通胀增长?
经济放缓但无虞,通胀料将保持平稳。美国3月ism制造业pmi展现韧性,新订单、生产和就业状况相较此前明显回暖。3月非农数据则进一步印证美国经济要好于此前的市场预期——新增非农就业在2月触底后超预期反弹。2月零售销售和耐用品订单环比小幅萎缩,但是相对滞后的数据对市场的影响可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3月美国非农薪资增速有所放缓,叠加能源价格同比疲软,预计下周美国通胀数据难有亮眼表现。经济放缓、通胀稳定客观上限制了美国长端国债收益率上涨的空间,但经济的稳定也使得其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低,美债收益率短期将出现超跌后企稳回升的行情(见图表 5)。
特朗普挑战美联储独立性。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满最终从twitter干预转向了人事干预。特朗普在提名了财经评论员stephen moore为美联储理事后,本周表示将考虑将推举商人herman cain为另一位理事候选人。美联储理事的任职须总统提名,参议院(现由共和党把持)批准,在任期间拥有货币政策的永久投票权。moore和cain都是特朗普及其经济主张的重要拥虿——反对加息,支持降息。尽管以上人士任命仍存在不确定性,不过美国参议院至今保持沉默,美联储的独立面临挑战。
2.欧洲:经济向左,股市向右
欧洲经济数据表现不佳,股市进入技术性牛市。欧洲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乏善可陈。3月cpi同比增速不及预期,制造业pmi遭小幅下修:除能源外,其他价格增速均出现明显放缓,核心cpi跌破1%的关口;领头羊德国2月工厂订单同比大跌8.4%,创下2009年9月以来最惨记录,海外订单下滑是罪魁祸首。不过从更具前瞻性的pmi数据和股市表现来看,逆周期政策下中国经济边际改善或给欧洲经济带来积极信号(见图表 7),而与惨淡的经济数据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欧洲股市表现不俗,其中除了欧央行边际宽松和市场风险偏好稳定的影响外,不应忽视其中可能包含着欧洲经济在未来一两个季度内触底的预期。
3.英国脱欧:“漫长的告别”
本周英国议会在第二次指导性投票中,再次否决了所有备选脱欧方案,英国脱欧的冲刺阶段,形势波诡云谲:
首相梅冒党内之大不韪,主动要求推迟脱欧时间。首相梅以辞职为筹码依旧无法取得执政联盟对脱欧方案的支持。“穷途末路“之下,梅开始寻求党外合作——顶着保守党内的巨大压力与反对党工党进行协商。同时致信欧盟希望将脱欧时间推迟至6月30日,如何协调英国脱欧和欧洲议会选举将成为欧盟面临的问题。
英国议会忙中添乱。下周英国上议院将对一项法案进行表决,该法案要求首相梅提出的任何推迟脱欧的计划必须提交议会审议。这意味着首相梅与欧盟的协商又将平添变数。
欧盟峰会成为关键节点。下周欧盟将召开紧急峰会,商讨进一步推迟脱欧以及英国参加欧洲议会选举的事宜。如果无法取得一致,无协议脱欧的概率将大大上升。不过当前看来欧英双方撕破脸的可能性较小。
国内市场
1.第四季度国际收支再录一顺一逆
2018年第四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46亿美元,资本和非储备金融账户逆差125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282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项下资本流出703亿美元。非储备金融账户下,直接投资账户顺差271亿美元,证券投资账户顺差15亿美元,其他投资账户逆差370亿美元。
全年来看,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91亿美元,占gdp的0.4%,资本和非储备金融账户顺差130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189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项下资本流出1602亿美元。
从数据上看,第四季度非储备金融账户录得逆差主要是证券投资账户下资金流入收窄,以及其他投资账户下资金由顺转逆所致。
我们重点考察其他投资账户,导致该账户资金流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1)其他投资活动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我们用美欧日三经济体来代表全球经济景气程度,当全球经济相对景气时,资金需求上升使得外债呈现加杠杆态势;景气程度下降则对应外债去杠杆周期(见图表 12);(2)其他投资活动具备一定的风险属性,当市场情绪处于risk on,即全球风险指标(rai)抬升时,外债加杠杆行为更加活跃,反之避险情绪下跨境借贷行为相对萎靡(见图表 13)。(3)其他投资行为受到人民币汇率预期的较大影响,我们用境内外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价差来表示人民币汇率预期,当升值预期较强时主体倾向于外债加杠杆,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则倾向于外债去杠杆。因此,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景气程度下行、市场避险情绪抬升、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减弱的背景下,其他投资活动有所萎靡。此外,2018年跨境融资相关政策的审慎管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债加杠杆的空间。
展望2019年第一季度,考虑到风险偏好有所回升,人民币汇率预期更加均衡,其他投资账户下去杠杆的力度或相对有限;而金融市场持续开放背景下,证券投资账户下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高,非储备金融账户录得顺差仍将是主旋律,有助于维系国际收支的稳定。
2.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巴克莱指数
4月1日起,人民币计价的356只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正式被纳入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总市值占比达到6.06%,将以每月递增5%的比例在20个月内分布完成。完全纳入后,人民币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对此,潘功胜局长曾表示“彭博的这一决定,体现了全球投资者的市场需求,也体现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有利于全球投资者加大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中一个重要成果;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与各方一起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安排,为全球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提供更加便捷友好的投资环境”。
正式纳入巴克莱指数将带来被动配置资金流入,据测算,按照6.06%的比例计算,引动的资金流入将达到1600亿美元,考虑到主动型基金或调整配置比例,实际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此外,风险偏好抬升也将助力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总而言之,人民币债券加入巴克莱指数的背景下,债市将接力股市成为吸引外资的主力。
三、后市展望
全球市场方面,下周欧央行将进行4月议息会议,面对当前欧洲经济数据的不利局面,行长德拉吉除了重申基本面下行风险外,关注是否会就利率分层(缓解当前欧洲银行利润率低的问题)和长期再融资计划透露进一步的信息。美国将公布通胀数据,在薪资增速传导不畅的情况下,cpi和ppi难以出现亮眼表现,这将限制近期美国长端国债收益率反弹的空间。中国将陆续公布信贷、通胀和进出口数据,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积极的情况下,中国数据若能企稳将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的上升,更加利好非美货币和风险资产。美元指数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但须警惕欧央行鸽派言论使得美元指数短线冲高。欧元方面需要警惕土耳其市场压力向欧元的传导,不过可以把握事件性冲击、欧元超跌带来的做多机会。美债收益率超跌反弹,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日元和黄金近期升值幅度将有限。英国脱欧多方博弈、将迎来关键一周,英镑波动率上升,但推迟脱欧依旧是大概率事件,英镑存在较大的反弹空间。
国内市场方面,人民币汇率继续面临多空交织。利多因素包括中国债市加入巴克莱指数后吸引的外资流入;利空因素一方面是经济数据表现良好下美元指数“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升值幅度大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货币,当前基本面下,人民币有效汇率继续上行的动力或相对有限。预计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震荡,关注下周欧央行议息会议后美元指数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向。
特别提示: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